分享

??一记响亮耳光?赣州再一次成为全国焦点!赣州人表示已经习惯了~

 八月光辉 2016-07-09

*赣州房地产杂志——定期推送赣州楼盘动态资讯八卦项目优惠活动动态等诸多优质内容,关注我们妥妥没错!(广告合作:13576675545)


一记响亮的耳光?赣州被打脸了?

不不不!

是有人说赣州打了全国很多地方的“脸”

瞬间赣州又成为全国焦点!


咱们赣州人都是低调有内涵,怎么会随便打人耳光呢?

小编表示有点方!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日许多南方城市都在遭受内涝水灾,几乎都是就看海,划船上街去钓鱼。

  先来感受一下水上武汉吧!

   近期的暴雨及城市内涝,让咱们赣州的宋代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再一次成为了全国热议的焦点!

微博、微信、网站哪哪都在说赣州


【宋代福寿沟 力保江西赣州无涝的地下水利工程】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而同遭暴雨袭击的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依然护佑着一方的安宁。这处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叫福寿沟


  福寿沟始建于宋代。当年亲自设计并带领群众修建福寿沟的知州刘彝受到群众的拥戴,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


  刘彝于北宋熙宁年间出任赣州知军,他根据城市规模、街道布局、地形特点,建成了福沟和寿沟,“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则由福沟而出”,“纵横纡曲,条贯井然”,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因为两沟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故而得名。

  福寿沟的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外部看: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在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据水利专家解释,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据称,福寿沟建成近千年,赣州老城区未出现大内涝。


 福寿沟内壁图(资料图片)

  福寿沟历史上也曾荒废过。清同治八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修复,共有6个出水口。1953年,赣州修下水道,修复了厚德路的原福寿沟,长767.6米。旧城区现有9个排水口,其中福寿沟水窗6个仍在使用。至今,总长约12.6千米的福寿沟仍是旧城区的主要排水干道。依靠福寿沟,赣州旧城区几乎每年都“雨而不涝”,这在全国众多古城中是罕见的。


  福寿沟的可贵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其体现了古人的高妙思维。


  首先,巧借外力,因势利导。福寿沟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内,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机的麻烦。第二大特点是它的12个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闸门借水力自动启闭,十分巧妙。原闸门均为木闸门,门轴装在上游方向。当江水低于下水道水位时,借下水道水力冲开闸门;江水高于下水道水位时,借江中水力关闭闸门,以防江水倒灌。


  其次,着眼全局,效益最大化。福寿沟与城内三大池塘、几十口小塘连为一体,有调蓄、养鱼、溉圃和污水处理利用的综合效益,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循环链。


  再者,福寿沟能发挥作用,离不开一个基础:赣州城保留了古城墙和古城水系。


  民间传说认为,赣州是座龟形“浮城”,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现存的赣州古城,的确是由唐末五代时风水学家杨筠松选址建造的“上水龟城”,城形如龟,可以减小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


  此外,建城时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土城,改用砖石修砌城墙,并冶铁固基。道光时期府志记载:“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趋东北隅,城屡冲决,甃石当其啮,冶铁锢基,上峙八境台。”可知其法为:用石甃砌基址,再用熔化的铁水浇在石缝间,使之凝固后,成为坚固的整体。


  赣州古城的整体规划,处处贯穿着古人防患未然、规避洪涝的巧妙心思。离开这样的整体布局,福寿沟的作用再大,恐怕也难以维系今天的局面。


  筑造符合力学原理的“浮城”、用铁水浇筑砖石城墙,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个创举。赣州人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历代以来不断加高加固城墙,戒备洪水。明朝初年,城墙只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除了赣州,我国尚有寿州、文安、潮州、荆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至今仍起防洪作用,其建筑思路对今人很有启发。

小编表示:

说打小编觉得有点过了!

赣州能拥有宋朝“福寿沟”排水系统

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每次全国看海,总会想起我们赣州的福寿沟

赣州人表示已经习惯了

作为赣州人很骄傲!

文章来源:网络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