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得好却总是考不好'是怎么回事?

 wxyzdhfn 2016-07-10

我猜你花太多时间只看课本,做了很少的题目,然后做过一遍的题目觉得会的也不会再做一遍。这就是自以为复习得很好了。


先说一下题目与课本,单纯一开始把只看书本看透是很危险,十分危险,无敌危险的。你以为自己看懂,你觉得自己理解很深刻,然而你没有办法检测自己真正的理解,你对知识的运用也不熟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也许你会、理解这个知识点,但你用把知识迁移到应用,是需要时间,假设你对一张试卷百分之八十都需要有这个知识变成应用的过程,那你很有可能不能完成试卷,或者你压缩了每个转变过程,然后造成了类似计算这种低级错误。


我的观点是,书是一定要看,但不是刚开始复习你就细看,而是先自己根据自己反应力理解力,进行一次适当的快速阅读,能理解的可不太深延,不理解的不纠结。然后多花时间去从题目作为切入点,拓展查询自己的知识漏洞,这一次要慢,多花时间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查书本,把之前看书不理解的理解透彻。而这个方法依赖题目的库的包含度。


而为什么说会的也要多做一遍甚至以上,而且是原题,会跟熟是有区别的,会的话你往往只会注意到这个点,熟你会把这个点与其他点联系起来。重复做的时候往往还会把自己之前的错误理解纠正,获得新的理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反复做题还有一个好处,人的错误计算往往源于习惯,而当你做错一条题,正是因为这条题的某些步骤会引发你的错误习惯,如果你对错题没有记录的习惯,经常看自己之前的错题是怎么错的,让你再做一次原题你也是会错的。那么,你再做一次的时候,往往你会发现,即使你上次这样错了,你这次还说是犯了同样的低级错误,你需要反复的练习与反思去纠正这个错误。

如果你做的题库确实包含度不高,或者你认为你对一个学科大部分的习题册的题型都熟悉了。你还是怕考试考到你不会的,我建议你在完成以上过程之后把书本细看1~2次,对书本做提纲性总结。一些被忽略的知识点不妨自己以出题人的角度考虑如何用这个点出题。我有个朋友说过一句:所有的题目,都只是课本的子集。


我认为,你做到了以上全部,就算你重感冒或者发高烧也往往不会太影响考试水平。以前我高中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基础扎实的同学从来都不会失手。希望说了这么多你能至少考虑一下基础的定义。


如果真的是心态差得笔都拿不稳那种,手疯狂抖脑子一片空白,我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