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小宋是今年的高考生,他经常觉得在看书的时候,眼前变得模糊,而且无法看近、看远自由转换,看书时间一长,还会觉得眼睛疲累和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排除眼部的其他疾病因素后,医生告诉他:这是视疲劳。 没错,就是它→ → 视疲劳 我们的眼睛每天都接收着大量的外部信息 可以说稍不注意 就会陷入“疲累”状态 不过,大家可千万不要觉得视疲劳就是眼睛累而已 它同样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你注意到了吗? 视疲劳的危害不容小觑 柯碧莲教授指出,视疲劳是一种可能由诸多原因造成的眼睛疲劳、酸胀不适,而 视觉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之后出现一种持续衰弱状态,称之为视疲劳综合征。如果我们“过度用眼”,就会或多或少出现这些“视疲劳”症状: 视觉障碍:视物不能持久、远近不能调节、视物变形、视物不清或重影、视物不稳等; 眼部不适:眼酸、眼胀、眼痛、眼干、流泪、痒及异物感等; 眼表病变:慢性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及睑缘炎等; 合并全身症状:头痛、眩晕、恶心、胃部不适、急躁、心悸、失眠、记忆力下降、其他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的视疲劳会 表现为眼部酸、胀的一些症状,在休息后可以较快恢复,但若视疲劳程度较重,患者除了有明显的眼部症状和视作业不能持久外,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的全身症状,视疲劳的危害不可小觑!” 屈光不正是视疲劳的首位发生因素 现在很多视疲劳人群的产生,其实要归咎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目前电视普及率已达到99.3%,同样,电脑已逐渐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须品,长时间的荧屏操作,极易诱发视疲劳。”柯碧莲教授指出,屈光不正是视疲劳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率节节攀升,如近视后没有正确地矫正、眼镜配戴地不合适等,都可能引发视疲劳。近视眼手术作为视力的矫正方式,术后也可能出现视疲劳的问题。 视疲劳的发生原因,归咎起来主要可以分成三类: 1、眼部因素:除了屈光不正是第一位的发生因素,视功能的异常如双眼异向运动功能失调、调节功能障碍、追随运动和扫视运动失能等,眼部疾病如干眼症、上眼睑下垂等,都可导致视疲劳; 2、环境因素:照明不足、长时间近距离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工作等,多发生视疲劳症状; 3、其他因素: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全身的问题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干燥综合征早期、颈椎综合征、病灶感染、体质虚弱等都可能影响到眼睛,出现眼睛的视物疲劳。 说到这儿,小管家想大家应该明白了:视疲劳可不是一件“小事”。那么对抗“视疲劳”,我们是否有办法呢? 当然!柯碧莲教授给我们提出了“小建议”: 首先,一定要找出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对因治疗。例如屈光不正是引起视疲劳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究竟是哪一类的屈光不正引起的,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对病因、正确矫正,以缓解视疲劳;对于一些视功能异常的情况,也应在医生建议下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双眼视异常的训练及矫正,及时将视功能拉回“正常状态”; 合理用眼,要减轻眼睛的疲累感,当然要避免长时间持续用眼(一般建议用眼45分钟休息10分钟);在操作电子屏幕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也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让眼睛也更健康; 采用药物治疗,可以点用些人工泪液,增加眼表的湿润度,改善眼红、眼干等症状;也可在医生建议下针对性地使用些眼调节功能的药物,服用一些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的中药,改善眼健康; 富含叶黄素的食品可以用于对抗 视疲劳,可食用一些有色蔬菜如西兰花、芥蓝、菠菜、芦笋、玉 米等;此外如蓝莓、花青素这一类抗氧化的食品,对于预防视疲劳有益。 柯碧莲教授也温馨提醒,如果视疲劳用药应每周观察眼睛和全身的状况,定期随访,观察视疲劳的症状是否消失或减轻、是否有不良反应等,根据治疗的反馈,来决定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 文/吴筱岚 王毅萍 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