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做事不败的底线——管好自己的舌头,别说过分的话

 陋室书屋2 2016-07-10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菜根潭》

  说话并不在于,话的多少,而在于适时而谈。不分场合的一味胡言乱语,带来的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后果。在自己无法把握说话的时候,那就闭上你的尊口,不要去说一些不和适宜的,空惹人反感。会做事,更要会说话。

  嫉人毁己,嫉妒的话要少说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嫉妒作为人性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虽然嫉妒是一个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一个小小“肿瘤”时,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为恶性“癌变”。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病态心理。我们不要小觑它的危害性。它平时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备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但丁说:“嫉妒者只会拉动风箱扇起你的叹息。”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落得自己活活气死,临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们难道也要让嫉妒的心态时时折磨自己吗?

  嫉妒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得多了,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困素或特定场合,嫉妒者并不是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嫉妒,对那些资历和水平确实比他高的人,他并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学、同事、同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平起平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正如培根说的:“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的人上升。”

  日本诧摩武俊说:“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

  他说:“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使乌漆乌黑的功能发酵,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开来。”

  孙膑和庞涓原来是好朋友,两人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孙膑刚出山时首先投奔的就是庞涓。可见两者关系之好。但是就因为孙膑的才能很快得到魏王的赏识,导致了庞涓的嫉妒。于是,庞涓进谗言诋毁孙膑,挖掉孙膑的膝盖骨。本是好兄弟的二人就此决裂。幸好孙膑忍辱偷生,借机逃出魏国。最后用计杀掉庞涓,为自己复了仇。

  嫉妒很可怕,它能让原本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变得刀兵相向,不死不休。即便这样,活下来的一方已在争斗中伤痕累累。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嫉妒“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声。’凡是“埋头沉人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我们不要看到别人“顺风扬帆’的得意风光就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总不能为了也求这种风光,而掉转自己的船头吧。

  有嫉妒心的人,常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显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们常常盯着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长处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故意诋毁。其实,这只能说明自己气量狭小。

尽管人们都免不了会有嫉妒这个似乎“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真正认识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和控制,是可以逐渐克服它的。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古人云:“见贤思齐”,不要去嫉妒别人,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和别人一样有所建树。克服嫉妒,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要跳出自我,与人为善,这也是一种可行之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