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病率攀升、治疗依从性不佳:申昆玲教授解读儿童哮喘关键词

 blue.sky 2016-07-1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医学界小编在2016浦江儿科论坛举办期间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请其就儿童哮喘中的二大关键词—患病率攀升和治疗依从性不佳进行深入解读。


整理:医学界2016浦江儿科论坛报道组  希捷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患病率攀升原因何在?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分别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开展了3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不断攀升趋势,2010年时已达3%。事实上,包括哮喘、湿疹和过敏性鼻炎在内的过敏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患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0%和8%——9%,由此推测,中国大陆儿童哮喘患病率将进一步提升,疾病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造成儿童哮喘患病率攀升的原因何在?一个公认的卫生理论指出,随着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上升、卫生状况的改善和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下降,过敏性疾病会增加,这可能与TH1与TH2细胞间的平衡相关。东德与西德在合并前,前者经济水平较差、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低,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后者与之相反。东德与西德合并近30年后,两者经济水平趋同,过敏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趋于一致,这为卫生理论提供了证据。


治疗依从性不佳如何破?


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困扰医患双方的“老大难”问题。申教授指出,哮喘治疗宜采用医生—患儿—家长共同参与的伙伴模式,通过三方努力,来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于家长而言,应掌握吸入药物的方式教给患儿,并监督患儿准确、按时使用药物。目前部分家长存在一些治疗误区,医生应通过患者教育予以纠正。例如,家长由于担心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而擅自为患儿停用药物,事实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的一线用药,直接针对病变部位,起效迅速、疗效好,全身不良反应少。另有部分家长在患儿症状改善之后就立即停药,这也是不可取的。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病,治疗关键在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降阶梯规范治疗。


此外,增加患教信息的可及性也很重要。目前开展的哮喘行动计划通过书面和网络的形式为家长解析治疗中的各种情况及其应对方法。这一方式已经在国外经过长期实践,证实对哮喘控制产生了有利影响。


精准医学在儿童呼吸领域有何应用价值?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精准医疗计划”,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也在2016年启动。精准医学是以基因为基础,结合一些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疾病进行精准预测、诊断和治疗。


精准医学能用于儿科多个领域,对单基因病尤为有价值。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就有上百种为单基因病。以哮喘为例,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能预测疾病发生发展,识别高危与低危患儿,还能通过药物基因组学来评估患儿对药物的反应,从而指导精准治疗。当然,精准医学还能针对基因和蛋白进行靶向治疗,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申教授强调,精准医学不仅仅是基因水平,还包括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包括出生队列、健康队列、疾病队列等一系列队列研究数据,能更好地掌握疾病演变规律、识别危险因素等。儿童疾病队列研究目前在我国开展较少,申教授与王辰院士共同申请开展哮喘队列研究课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中国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
小编微信号:huanbal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