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贴大会讲座集锦系列(10)之文碧玲博士:“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运用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6-07-10


【艾学术】中国针灸学会第二届穴位贴敷学术研讨会暨穴位贴敷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会议学术讲座集锦系列第10期

文碧玲博士:“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运用


文碧玲博士

Wen Biling

文碧玲,53岁,女,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灸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学科与学术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国际论坛组委会委员。

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其间,作为卫生部援非医疗专家,在北非阿尔及尔MUSTAPHA教学中心医院工作2年。


专业方向:中医针灸;穴位贴敷中医“治未病”;针灸标准化、规范化研究等。承担或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协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九五以来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担任《2011-2012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编委会专家组成员兼秘书组组长,参与组织针灸标准研制与管理,协管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灸诊疗方案与评价研究”、“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医规范化临床研究,全国针灸临床现状调查研究、针灸学特色优势研究计划等项目研究。策划、组织全国性或国际性针灸学术交流、专家健康咨询、科普义诊和讲座等活动多期,与新浪搜狐等网站联合举办《冬病夏治 养生保健》中医“治未病”健康知识专家访谈系列讲座,制作“灸法”、“穴位贴敷”等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临床推广应用科普宣传片等。

著作:主编《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副主编《中医针灸交流通鉴》(行业卷,编纂委员会)、《针刀治疗肘部疾病》、《便携针灸腧穴手册》、《中医中药健身美容》;编委《中医针灸传承集粹》、《骨折愈合学》。


会议学术讲座摘要

*
*

关键词:穴位贴敷  三伏贴  冬病夏治   

“三伏贴”溯源与承古继新

穴位贴敷历史源远流长,“天灸”最早的文字记载南北朝,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明确提出“天灸疗法”,为后世天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至明清时期,先贤依据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创立“三伏贴”冷哮验方。新中国成立以来,后世承古继新,法于经典,术于先贤,形成了“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大规模的在临床应用。

古医籍中敷贴的中药、穴位、病症和剂型

1.药物: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旱莲草、吴茱萸、乌头、附子等性味辛温的药物。

2.穴位:百会、涌泉、神阙、印堂等。

3.病症:毒蛇咬伤、口僻、疟疾、鼻渊、大肠脱肛、喉痹、咽喉口舌生疮、水肿、疣痣黑子、泄泻、黄疸、失眠等,外治法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临床各科疾病。

4.剂型:贴敷方有膏、丹、丸、散、饼、栓、泥等。

现代文献穴贴的适宜病症

文献资料统计:支气管哮喘、COPD(慢阻肺)、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性感冒、遗尿、疳证(疳积)、泄泻、幼儿缺铁性贫血、冠心病、心肌缺血、胃痛、肠梗阻、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硬化腹水、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

现代穴位贴敷的常用中药

(1)单味药:吴茱萸、生大黄粉、川芎提取物、当归等。

(2)中药方:经验方、自拟方。

选用中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白芍、苍耳子、辛夷、杏仁、甘草、黄芩、生石膏、夏枯草、皂荚、苏子、莱菔子、地龙、附子、肉桂、丁香、白芷、葶苈子、红参、冬虫夏草、茯苓、前胡、白芍、当归、川芎、钩藤、丹参、红花、桔梗、徐长卿、五味子、吴茱萸、白果、麝香、冰片、黄芪、白术、苍术、防风。

制备材料:生姜、大蒜、老陈醋、蜂蜜、凡士林、麻油、透皮剂(如用高效无毒透皮吸收剂氮酮(Azone)、月桂氮唑酮、苯甲酸钠)等。以及麝香、丁香、丁桂散、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等。

1

“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天人相应,指天地自然与人息息相通,人能随着自然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强调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天人相应观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两千年来,它始终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活动。

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加之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阳虚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解之势,乘其势而施治之,临床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冬病”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夏治”就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疾病缓解期治疗,以减少在冬天的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顾名思义“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简称“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此种疗法通过在夏天将药物敷贴在一定部位增强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在冬秋季节的复发而命名(《中国针灸》, 2009; 27 (7): 541)

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理,对冬季易发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结肠炎等属于阴寒虚冷之症,均可采用“冬病夏治”之法。如慢性支气管炎,儿童哮喘均可“三伏贴”

2

临床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项目”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研究”(NO.2008BAI53B061)

文献评价研究

古代文献研究:拟定操作方法:白芥子散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其来源于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生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疗冷哮。

      白芥子散原方制备方法:“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半,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

现代文献研究:范围:1960-2009年的文献60篇,经过文献提取,纳入频数计算的合格论文共计45篇。做中药、配伍比例和制备穴位使用频次统计。研究结果: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主要应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2.中药使用频次前4位: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3.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的配伍比例以2:2:1:1多见。4.多采用姜汁或鲜姜汁、或加少量麝香制备药膏。5.穴位使用频次前6位:肺俞、定喘、膏肓、膈俞、膻中、心俞。6.贴敷时机:多选择夏季三伏贴敷。7.贴敷时间:多以2小时作为界定。8.皮肤反应:以皮肤无反应或潮红为度。

临床应用研究

    以辽宁,湖北,成都三所医院作为临床研究基地,对2008年“三伏贴”初诊哮喘患儿做贴敷观察,收集患儿基本资料,对贴敷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变化进行调查。通过每3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方案中药物组成、穴位处方、制备方法、贴敷时机和时间、皮肤反应等因素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分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对哮喘再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概率图提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哮喘再发概率有下降趋势。有季节变化的患儿哮喘再发概率高。急性发作每月少于1次的患儿哮喘再发概率明显低于每月超过1次的患儿。病情轻的患儿哮喘再发概率低。

    多因素分析显示:从目前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初步表明辽宁的治疗方案较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中药组方、制备方法、穴位处方、贴敷时机和时间、贴敷皮肤反应均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临床疗效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未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可能存在一些混杂因素,确切的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导意见

1.适宜人群

(1)禀赋偏弱,阳虚体质,平素畏寒、反复感冒者,小儿体虚易感冒者。

(2)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秋冬季节易发或加重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及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等。

(以下疾病有临床报道应用该疗法取效,但需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3)慢性虚寒性胃肠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疾患;

(4)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面瘫、冻疮等;

(5)小儿体虚反复咳嗽、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

(6)其它:如素体阳虚、喜暖怕凉、遇冬怕冷的人群;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等。

2、贴敷时机和时间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各敷贴1次,共贴敷3次(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次贴药时间为4-6小时。(小儿皮肤娇嫩,建议贴药时间为2-4小时)。连续贴敷3~5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可根据病情变化,继续贴敷。 

3、贴敷方法和部位

    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药膏1cm×1cm×1cm,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cm×5cm(小儿患者可采用3cm×4cm)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选用的穴位:肺俞、大椎、定喘、风门、膏肓、膈俞、脾俞、肾俞、中府、膻中。

4、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忌食酒、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色素的沉着,用湿毛巾试擦即可;贴敷前先用鲜姜擦微红穴位再敷贴,效果更佳。

[禁忌人群]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感染溃疡者禁用。

[慎用人群] 

(1)糖尿病、血液病、发热、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3)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冬病夏治消喘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药组方:     

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细辛12份,甘遂12份,鲜生姜适量。

穴位:肺俞、定喘、膏肓、脾俞、肾俞。

贴敷时机和时间:夏季“三伏”每伏入伏的第一天,贴敷2-6小时。


温阳化痰穴贴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已经得到北京市药监局批准。已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在北京地区推广,成为中医传统疗法一大特色。

选用:白芥子、百部、五味子等。

主要适用于:成人及儿童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不适宜贴敷人群:过敏、支气管扩张、咯血、两岁以下儿童。


4

小编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