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5例

 民生民情 2016-07-1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剧痛,且易反复发作。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上升。笔者于2004年10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小24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年;初次发病10例,复发病史小于1年者28例,1~3年者22例,3年以上者5例。48例为第一跖趾关节(其中双侧发病8例),10例为第一拇趾关节,5例为踝关节,2例为膝关节。

    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修订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并排除慢性肾病、药物等所致继发性痛风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关节充血、肿胀、发热、患处剧痛。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四妙散合五神汤化裁,基本方:苍术、黄柏、川牛膝、山慈姑各10g,茯苓、车前子、紫花地丁、萆薢各15g,金银花、土茯苓、生薏苡仁各30g。加减:局部色黯,加僵蚕、地龙、桃仁、红花;伴见小便热涩,加金钱草。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2周为1疗程。

    2.2 中药外敷:生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各10g,上药研粉,以适量凡士林为基质调和成膏,患处局部外敷,每2日更换1次。2周为1疗程

    2.3 饮食忌宜: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嘱低嘌呤、低脂饮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65例中临床痊愈24例,占36.9%;显效30例,占46.2%;有效5例,占7.7%;无效6例,占9.2%,总有效率为90.8%。

    4 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中之热痹,其多责之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两亏,湿邪内蕴,浊毒不化;复因素嗜肥甘厚味,烟酒无度,更易酿湿生浊,故每易感受风寒湿邪,内外相因而发病。湿性趋下,其性粘腻,与热胶着,多流注闭阻于下肢筋肉骨节,故常见侵及膝、足踝及诸足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使患者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尿酸浓度过高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常因进食高嘌呤食物诱发。四妙散方出自清代名医张秉成之《成方便读》一书,以黄柏、苍术、川牛膝、薏苡仁四味,主湿热下注之诸症;五神汤见于清代名医陈士铎之《洞天奥旨》,以紫花地丁、金银花、车前子、川牛膝、茯苓利湿清热解毒,为治疗湿热蕴毒之下肢痈疽丹毒的专方。二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健脾强骨之效,可谓标本兼顾。该病临床上肿痛表现较为明显,为加大化湿去浊、消肿散滞之力,故加土茯苓、萆薢、山慈姑。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山慈姑内含秋水仙碱,且山慈姑、土茯苓、萆薢、车前子均有促尿酸排泄的作用。外敷以清热燥湿解毒的黄芩、黄连、黄柏,伍以祛瘀活血的生大黄,更使药力直达病所。以此法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可使急性发作的关节充血、肿胀、发热、患处剧痛等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均消失或有明显的改善,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观察中也发现,病程越短,炎症消除及血尿酸指标恢复较理想,因此本病患者应积极就医。(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第1期 由【医览】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