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思女儿成长经历 母亲写书谈心得

 开心的笨小孩2 2016-07-10
 

【人物语录】

●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才是基础,小时候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上了中学乃至将来到了社会上,都会非常受益的。

●要让孩子快乐地度过童年,那家长就要多陪孩子玩。

●这些天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双江儿子的事件,可以说给我们的教育敲了一记警钟。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求也不同,我们家长要及时调整“频道”。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了,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

2011年高考,她的女儿同时收到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女儿高三那年,她写了第一本书——《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广受好评。时隔一年后,最近她又出版了新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该书上市仅2个月,就入围了《中国教师报》今年1月份评出的2012年度教育图书价值榜,高居家庭教育类新书热销榜,引起了家长、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她叫刘称莲,过去曾经是一名中学老师,现在是家庭教育指导师。近日,本网记者采访了这位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

女儿非常优秀,旁人时常来讨教经验,而谈及教育心得,刘称莲的回答出人意料,她说,在孩子的学习阶段,自己并不怎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更在乎孩子的收获和成长。

小时候要更重培养好习惯

记者:为什么在写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之后,又写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刘称莲:写《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之时,女儿正处在高中阶段,对高中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的焦虑、无奈等情绪深有感触。为了跟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感悟和理念,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了《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没想到一出版就受到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不可能割裂开来单谈某个阶段的教育,所以在我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里,对孩子各个阶段都有提及,只是侧重点在高中。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小学生甚至更小孩子的家长朋友也读了此书,而且也在邮箱或者博客里留言跟我交流教育中各种问题,也有朋友提出让我把女儿小学阶段的故事也写出来。

坦白来说,女儿的小学生活对我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因为那时候她还小,对我们的依赖更强,亲子间的互动更多。为了培养孩子的习惯、规矩,我和爱人那时花的工夫更深。我后来感觉,女儿的许多品质都是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奠定的基础。我觉得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才是基础,小时候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上了中学乃至将来到了社会上,都会非常受益的。

家长要多陪孩子玩

记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半》里,我是从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等几个方面,依然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我和爱人陪伴孩子的点滴。我希望通过我们家的故事,让家长朋友了解,在小学阶段,家长的养育依然要在“根”上下工夫,也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我们认为,要让孩子快乐地度过童年,那家长就要多陪孩子玩。比如,我和爱人会在孩子学习之余在节假日尽量陪孩子走进自然、陪孩子一起运动等等;我们觉得孩子的品格和生活品质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就在生活中不仅以身作则,也鼓励孩子多多参与人际交往、生活琐事的活动,也给孩子立规矩设界限;我们觉得,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孩子的学习阶段,并不怎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更在乎她的收获和成长……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了,其他都是细枝末叶。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

把孩子需要的爱给孩子

记者:您如何看家庭教育的作用? 

刘称莲:这些天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双江儿子的事件,可以说给我们的教育敲了一记警钟。孩子的成长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组成。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说孩子在学校里更多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话,那么孩子的生活和品格方面的培养就要仰仗家长手把手地教授了。相比于文化知识,孩子的人品和生活品质更加重要。只是,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求也不同,我们家长要及时调整“频道”,把孩子需要的爱给孩子。不应“捧杀”,也不该“棒杀”。无论在哪个阶段,我们家长都要把握好尺度,把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爱给到孩子。我希望,爱能始终处在自由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