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捷越关店、信和转型,线下理财机构去哪儿?

 wwzs123hk 2016-07-11

去年底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第十六条中指出:“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


也就是说,P2P平台是不允许开设线下理财门店的。然而,行业内部开设线下理财门店的平台不在少数,办法出台后不久,就有平台开始着手关闭相关门店。


现在,距离办法出台已经过了半年,十八个月的整改期也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在这半年中,众多线下财富管理机构频频被查,虽说与P2P并无太多联系,但也能够让我们看出监管层对于“线下理财”的打击决心之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平台选择整合或者关闭线下门店,是最简单的办法,多数希望可以向综合第三方财富管理的方向转型,但这对平台要求较高,除了成本较高、需持有各种牌照外,还要有主动进行资产管理的能力,而不仅是代销其他机构的产品。一家纯线下理财平台人士曾坦言:“平均关闭一个店总计损失估算是100万元左右。”



翼龙贷CEO王思聪3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翼龙贷在全国有7家线下理财门店,但已经全部砍掉;湖北平台楚金所也已关停了其全部线下门店以及财富中心,并将线下业务统一回迁至总部;而民信副总裁翟丹斌对则表示,“民信的线下理财门店在向财富管理转型,未来将推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保险代理等产品。”


另外,还有一些平台,他们本身没有设立线下理财门店,资金也都来源于线上,但其资产供给方却是国内知名的线下理财平台。此类平台的风险主要就来源于其资产供给方,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金信网(点击“这里”查看评测)和信和财富、恒易融和恒昌财富以及向上金服(点击“这里”查看评测)和捷越联合,而其资产供给方除了业务模式的风险之外,也有较大的政策风险。


近日,捷越联合总裁马晓军在公开场合透露,该公司在历史高峰期时,线下经营的理财门店将近100家,但现在正在逐步关停合并到60多家。接下来,“基于网贷管理办法,我们会逐步对线下财富门店做业务调整。”


而信和财富则在考虑转型。金信网副总经理李玉维近日向布谷君表示,目前金信网正在努力引进其它的资产合作方,另外也在尝试自己在线上寻求资产;而信和财富目前正在向第三方财富销售转型,比如销售私募股权、提供财富咨询服务等。


不过,根据网易科技3月报道,更多拥有线下门店的P2P平台表示,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关闭门店的打算,顶多关闭一些业绩不好的网点;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有少量线下理财门店正在逆势扩张、打算趁行业低潮进行兼并招人。


关闭线下理财门店的确不容易,除了前文提到的成本和能力之外,对于积累大量客户的线下理财公司或门店来说,真正要整改势必会牵涉客户、员工、房屋等各方面的处理。


“与纯互联网平台不同,线下P2P是重资产、重人力型。所以在这18个月内,线下P2P如何转型,以及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上述纯线下理财平台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很难,但也不能放弃这么多年积累的客户。目前,我们的线下客户大多年龄在40~65岁之间,且集中在小城市,基本不会也不愿意使用手机APP或者电脑。告诉这些客户要关店,理财品可提前赎回也可到期赎回,但他们会有公司要跑路的错觉,这样可能引发声誉危机。”


“因此,线下门店对有些平台来说,几乎是必须的,关闭就等于断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一位资深传统金融机构人士指出。


多位P2P平台负责人坦言,如果最终监管细则要求P2P平台关闭线下门店,实际上约束力也并不强。“在中国,由于P2P一直没有官方定义,造成市场认知混乱。这些线下门店是否属于P2P的范畴也无法核定。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些店完全可以改名叫‘体验店’,或者注册任何别的什么公司,也完全合法。甚至将来P2P平台可以不去申报P2P备案,不再把自己叫做P2P,这样也就不受监管细则约束了,这是立法的一个难题。”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


那么,线下理财机构以及相关的P2P平台该何去何从呢?布谷TIME将继续关注,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