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洋淀——正在消失的渔民

 唯我英才 2016-07-11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淀内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渔歌唱晚、波光粼粼、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作。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和捕捞技术的提高,传统渔民越来越少,将来“渔歌唱晚”的美景可能将很难看到。


笔者走访白洋淀,记录下81岁老渔民马大法的打渔生活。




马大法今年81岁,土地改革时期开始打渔为生,58年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村中很多老人都熟悉待人和蔼的老队长。“已经打了60多年渔,身子骨还可以,每天划船打渔看风景,图个活的痛快”马大法如是说。



每天凌晨4点马大法都会和老伴儿出船打渔,8点多返回家中吃完早饭后,张大法独自一人便撑着小船去河中分拣打上来的鱼,然后在淀子中央景区卖给过往的游客。



每次出门的时候,老伴儿都会给马大法准备好毛巾、饮用水、午饭,因为路途遥远,张大法只能在船上吃午饭,直到傍晚才回家歇息。



马大法从家中步行到码头约十分钟,以前码头渔船很多,如今只有张大法一家渔船在这里,旁边很多废弃的木船。



这是马大法分拣鱼类的地方,他每天上午都会在这里将鱼类分类,然后撑着小船去淀子中心去卖鱼。由于近些年来水污染严重,电鱼、毒鱼等违法现象很普遍,鱼类产量一直很低。



马大法在分拣鱼类的过程中展示今天早上的收获,据他估计今天打了有40多斤鱼。



分拣鱼类完成后,马大法会将船停泊在河中的一座小岛等待二儿子的到来,他有三个儿子,如今只有二儿子从事打渔。在这里二儿子会分给他些今天早晨打捞的田螺,让老父亲帮着卖。



马大法每天都会将船停泊在游船来往的必经水路前,等待着游客来购买自己早晨打上来的新鲜野生鱼类。



几十年如一日,马大法的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度过,辛苦且快乐着。村子中上了年纪的老渔民还有些,年轻的人们极少数从事打渔行业,不知道以后我们还会不会见到真正的打渔人……




白洋淀打鱼人




赤子之心,情系太行——太行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