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李观云)

 昵称30232863 2016-07-11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

 

(一)

    “师傅,您看了昨日的《羊城晚报》吗?”

    2012年2月13日清晨,春寒料峭。我从家中的泳池爬上来,震颤地接过夫人大妹递来的电话,就听到阿峰急切的声音。

    “有啥好消息?”

    阿峰,中年人,我的朋友。他年轻有为,成功地在做着玩具生意的同时“穿越”做奇石、玉石的买卖。他经常向我请教石头方面的问题,所以开口闭口叫我师傅。晨早来电,莫非有什么新闻让他嗅出商机?

    “石头,不,是玉石,也不是,是仿古玉器。”阿峰兴奋得有点语无伦次。“报上说,安徽蚌埠生产古玉器,非常逼真,而且大行其道。”

    “你的意思是……”

    蚌埠这个城市名,10个广东人用普通话念有9个是念不准的。不过,我虽然是9个里面的1个,但蚌埠生产仿古玉器我早就知道,只不过未曾亲眼看过。去年12月我们13位“60后”自驾车冰雪之旅东北行,过了合肥百余公里就是蚌埠的高速公路出口,如果是平时的“单枪匹马游击队”活动,我一定顺带收拾了这个战利品,去蚌埠看看闻名中外的民间仿古玉器的真面目。但冰雪之旅是集体行动,我也没多话,只对着“蚌埠市”的路牌行了个久久的注目礼,心想:总有一天我会涉足此地深入走访。想不到这一机会这么快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趁着机票便宜,怎么样?”阿峰的意思十分清楚。

    “好啊,我马上订票。”所谓的师徒俩真的十分默契。

    2月17日至19日,广州至合肥来回机票连税每人1190元,合肥到蚌埠快班汽车每人50元。

 

                                        (二)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2.

 

    16日晚上,我打开互联网,做起关于蚌埠,关于仿古玉的功课来。

    网上关于蚌埠生产仿古玉的文章还真不少,而且大多数是带贬意的,还说到中国三个地方造假代表是:

    陜西咸阳——青铜仿古;

    江苏扬州——字画仿古;

    安徽蚌埠——玉器仿古。

    很多文章同时提到一件趣事:相传1997年底,蚌埠一市民在广州出境,行李中有3件怀疑是国家一级文物的玉雕,被海关人员截留,并将其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请文物专家鉴定,得到明确答复:3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个大案,国家有关部门成立了专案组,开始调查文物来源,但文物存放单位却没有失窃。审讯后,那人坚持是自己制作,用来送朋友的仿古玉器。没办法,公安将几件“文物”扣下,押他回蚌埠,让他再做3件。结果3个月后,新做成的3件玉器又送到文物专家手里,专家再次鉴定后说:“这3件不是上次鉴定过的吗?没有疑问。”

    我无法知道故事的真实性,但故事揭示了蚌埠不为人知的民间绝艺:以假乱真的仿古玉雕。越是深入了解蚌埠仿古玉,越是有“临渊羡鱼”的冲动。为了有条不紊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我决定从资料上踩点,制定捷径以便在两三天的时间内,一览蚌埠仿古玉制作的真面目。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3.

 

    从繁琐的资料上我理出如下的参观探秘路线:

    城东龙子湖区的马村,一个专门加工仿古玉石的地方;

    龙河路北工地,前店后场,也加工也销售的地方;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4.

 

南山路仿古玉器市场;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5.

 延安小区玉器街;

光彩大市场玉器城;

还有每个城市都有的古玩城;

……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6.

 

                                     (三)

    17日中午的飞机,从广州到合肥两个小时的飞行,又来两个多小时的从合肥到蚌埠的汽车,等找到了汽车站附近的旅馆落脚,天已经黑了下来。当时蚌埠天气零下2度到6度,我们依然是广州12、3度的衣着,而且感觉比广州舒服得多,尤其在室内,因为暖气,人更显精神。

    其实同是冬天,广州比北方难受。

 

                                 (四)

    18日清晨,吃罢旅馆提供的简单早餐,打开手机上的导航,开着自己的“11”路车,冒着凛冽的寒风,避开路上时不时结为冰块的脏水和随处可见的闪亮的口痰,朝我们的第一个探索点——马村奔去。

    手机上显示的直线距离是1.7公里,但马村的确是一个城中村,再加上没有路标,至使我们要不断问人。

    “请问马村怎么走?”我压低声调的广州普通话,老是让热心的路人糊涂,最后他们总是高调地重复我的那句“麻村吗?那边。”

    好不容易从凤阳东路转入一条横马路,朝村里走去。可眼前的马村,好像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被拆得七零八落,人烟稀少。偶见几间“钉子户”的房子还有人居,依旧是上前问路。蚌埠人说的当地话,与普通话近似,但声调较高,语速较快,齿音较重,与声调较低,语速较慢,齿音不重的广州话形成较大的反差,我们不容易听懂。

    “哪里有玉石?”我瞅准一个年轻人问。

    “玉石?”年轻人想了想:“这里都拆了,你往回走,见到铁路再往东就看见了。”

往回走,见到铁路,再找找太阳升起的方向,然后沿着路轨旁的泥泞,又到了另一条南北向的小马路,路两旁都是农村样的民居。

    加工玉石的工场到底在哪里?

    看见两个老人在晒太阳,我奔过去,继续送上那句:“老大爷,请问哪里有玉石?”

    “什么?”一个老汉听不懂,另一个凑过来,我大声地重复几句:“玉石,玉石!”

    “哦。在那边,不远,向东尽头,再向北20米就是。”老汉很热情。

    连声多谢大爷(其实年纪和我差不多),我好像看见了曙光。

    向东,再向北20米——是柏油路!

    “阿姨,请问玉石在哪里?”在确定没法看见加工场的情况下,我问路边一个卖早点的阿姨。

    “那不是!”阿姨没有抬头,忙碌的手指了指对面。

    我顺着她的指向望过去,除了民居外就是一间浴池,哪里有什么玉石加工场啊?

    阿姨见我们无动于衷,便抬起头好心地大声说一句:“那不是你们要找的浴池吗?”

    我和阿峰先是一楞,然后,傻傻地笑了起来。原来我们一路发问的“玉石加工场”,先是省略了“加工场”3个字,接着讲的又是广州普通话,结果当地人将它翻译成“浴池”了。哈哈,哈哈,自己也开心起来。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7.

 

     “请问在哪里可以加工玉石?”再问人,我就不厌其烦用上全句了。

    终于,在民居深处找到一些作坊式的工场,可能是天气寒冷,又可能是不能完全见光的原因,全都关门闭户,不见人影,但走入巷中,随处可闻机器声。

    我朝准一家门口堆了很多石头的民居走去,大胆地敲起门来。片刻,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人出来,问啥事?然后随手关上传出机器声的木门。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8.

 

    我说想看看有什么货。

    那人看看我们身后,深深巷子再没其他人,于是说:“老板还未起床。”

    好不容易找对门,我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你叫醒老板吧,我们想做点生意。”

    那人说等等,然后入屋关门。

    5分钟后,那人打开门,引我们进去直奔后门。原来这里是一个工场,10余平方米,靠墙的两面分别摆着四台雕刻机器,8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正聚精会神地工作。穿过中间通道时,我斜瞄了一下,每个人手中都握着玉佩之类的半成品,在碰击高速旋转的雕刻钻时发出“吱吱”的机器声。

    我很想停下来看个究竟,但可能是自己“做贼心虚”,怕暴露只是“好奇看热闹”的身份,于是就跟着白大褂,穿过工场,来到天井后面的一个小房间。

    路过天井时,看见很多切成一片片的玉石原料,凭自己的经验,我可以分辨出里面有三种材料:

    大多数是青海格尔木昆仑山产的玉石(也就是制作奥运金牌上的玉石),这种石头比较名贵,通常是几百元一公斤,质好的更是昂贵。前几年,我曾驾车到过产地,小小的一块,叫价也是上千元,所以对它相对容易辨认。

    另一种就是俄罗斯玉,俗称俄料,石色较白,对这种玉石认识不多,但知道。

    再有就是新疆和田玉石了。和田我也去过几次,和田玉是个名贵的石种,人文价值很高,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摆在地上用来开料的,都是品相很差的料石。

    后室看来是主人的设计室。

    一张简易床,床头放着台电脑,键盘旁的烟灰缸留有满满的烟蒂。另一边靠墙放着张工作台,台灯压得很低,明亮的光线下看见零乱的图纸——严格来说,是纸样!

    可以看出,都是些玉佩,什么玉琥、玉圭、凤形、龙形等等大概一比一大的纸样应有尽有,应该全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样品,被几件差不多完工的半成品压着。

    “你要什么货?”戴着眼镜一脸斯文的中年主人开腔。

    “我也说不清。”我说了句实话,随后开始虚晃:“给些样件看看。”

    主人拉开抽屉,只拿出一件像龙形样的玉佩递过来。这件小巧的薄薄掌中玩物,雕工精细,各部纹理工艺精湛,白色的玉色中局部泛着古旧的红“糖”,平实得如同古墓中刚刚挖出。

    “就剩一件,其他都出货了。”主人有些得意。

    “你还有样版图片吗?”我问。

    主人打开电脑,展示图册:“这都是我卖出的产品。”

    很多品种我不懂,但我只觉得它们很像古董。在这方面,我没有更多的知识面,不敢深入谈论,唯有问问价钱。

    “这块要六千元,而且要一对卖。”主人见我无意购买,取回我手中的龙形玉佩,并补充一句:“你可以来图片,我们会做得一模一样”。

    “什么图片都可以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不知再说什么,惟有准备告辞。此刻我的手不自觉地摸着腰间的相机,好想提出照张玉佩的相,但估计主人不会同意,也就作罢。

    在出门时又路过工场,我大胆地停下来,在一位上年纪的正在工作的师傅前停下,想看一下他在雕刻什么。被他察觉,他侧过头很不友好地看着我,我识趣地移动脚步往门口挪去。临出门时,主人不忘递过名片,也礼貌地讲了句,欢迎下次再来。

 

                                (五)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09.

 

    离开马村,按图索骥,去到光明路北工地。

    北工地其实是一个地段,如同我们说广州的“东山”一样。中间地带的民居几乎全都是加工仿古玉器的。

    我想,应该是原居民已经迁出将房子全租给外地或本市经营玉石的人,每家每户,每巷每街都是加工玉石的人。每个门户,既是工场,又是商店,又是住家。一个大型的村落,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着待加工的玉石料,门口都没有商店的招牌,只用油漆或墨写上两个字“古玉”。

    我在一家写着“古玉”并多了“请进”两个字的店铺前停下,走了进去。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0.

 

    店内两个人像是小俩口,女的在打磨玉石,男的在制作。看见我们入屋,也不哼一声,只顾自己埋头工作。

    在柜子上放着一些成品,大多是12生肖手玩件和一些佛像什么的。里屋一张大床,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还盖着被在床上,眼睛却盯着床尾的电视机。

    我们翻看着柜子上的玉石雕件,其表面颜色各种各样,全都是旧货的感觉,充满包浆。至于内部是什么材料,已无从考究。

    “这对多少钱?”我拿起一对浅绿色的貔貅。

    “600元。”男人说。

    价钱不高但也不低,因为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料。

    我又想拍照,但主人不同意。我想,主人不让拍并不是担心我是“夜记者”,而是他做生意的手法,因为后来他说了句:“你买下就随你怎样拍。”

    当然,我没有浪费那600个大洋。

    北工地可能有上千家加工玉器的家庭作坊,物件相对比较大型,仿古大花盘,大花瓶都在家门口制作,很多雕工很精美。至于他们如何作旧仿古,又在哪里进行,我们走马观花是无法作深一步的了解的。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1.-12.

 

    在北工地后面马路的一溜门面,有大量的青海昆仑玉石出售,都是头戴白帽子的青海回民在经营。我随便问了几块,最低的也要6、7千元,可想而知,小小的门面摆着的石头,价值都是过千万的。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3.

 

    走进狭窄的北工地玉器街,大大小小的玉雕比比皆是,精细得如同出土文物,的确令人惊讶。

 

                              (六)

    从北工地出来,我们打的去到市内有一定历史的南山华海仿古玉器市场。

    几栋民宅的楼下,全是一间挨着一间的玉石加工点,粗略估计足有几百家,每家三四米的门面,架上放着做好的漂亮的仿古成品,地上和门口堆着并不起眼的半成品,因为在未上色之前,它们就是一块块干巴巴的石头。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4.-15.

 

    这条街的产品大多是吉祥物,如貔貅、龙头龟、唐马、香炉、吉祥兽、龙凤、三脚蟾等等,大者几吨,小者掌上之宝,琳琅满目,目不暇给。

    可能门面狭窄,也可能是节约成本,店主(也是工人)在没有客人的时候,都是努力地在做自己的工作。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6.

 

    打磨、上色、加温、上蜡、做旧……各道工序全面公开化,只要你有心,加上点小聪明,在蚌埠这个市场溜走几日,你一定可以成为制作仿古玉器的高手。

    巡视了两周,我们在一家店面停下。店内几个中年妇女在打磨着玉器,见有客到,起身招呼。出于礼貌,阿峰指着一对造型别致和唐三彩摆件大小相符的一对唐马问价钱。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7.

 

    “300多元一对。”女店主回答。

    我和阿峰面面相觑,心里疑惑:为什么会哪么便宜?

    “光是雕工,一只也超过百五蚊啊。”我们用广州话在讨论,觉得有点奇怪。

    “是玉石做的吗?价钱还可以商量吗?”我问女店主,因为经过仿古处理的唐马,已经无法看清它的实质材料。

    “是的,只不过是用辽宁岫玉做的。已经是最低价了。我们都是下岗工人,靠自己的辛苦来赚点薄利,除去毛坯、店面租金、税收也就没有多少剩余。”麻利的女店主一口气回答。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8.

 

    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的绿松石和辽宁岫岩县的岫玉)。岫玉,广义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黄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其质地朴实,色泽淡黄偏白。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当然,将玉石脱胎换骨,改头换色的仿古玉器,一定不是用上等岫玉做的。

“这个又多少钱?”我指着一个表面呈绿色间中有些红色裂纹,嚣张中带着仁慈的怪兽问店主。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19.

 

    “200元一只。”女店主语速放慢语气变得很平淡。

    “你一天能雕出来吗?”我问。

    “不是我雕的,我也是从外地买回来的坯,然后自己打磨再做旧。”女店主仍然淡淡地说,并唱起博同情的调。“每只我只赚二三十元,都是些辛苦的人工费。”

    我们也相信,这么一只玩意儿,雕刻至少要一天,原料钱呢,后期的打磨上色做旧的工夫钱呢,真是非常薄利啊。

    我们心里柔软的那部分有点被打动,动起了恻隐之心,再加上对那两件物品确实也有些喜欢。于是,就情不自禁地掏钱了。

    “毛坯是从哪里买回来的?”我直率地问。

    “江苏(这里省去1个字)州。”女店主做成了生意,便毫不顾忌地将进货地点告诉了我,声音也响亮了很多,还指了指墙边那些白颜色的粗坯。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0.

 

    那些还未加工打磨好的毛坯玉石怪兽,简直就是粗糙普通石雕一样,一点都不漂亮。

    “你怎样能将它变成碧绿色。”我继续问。

    女店主没有即时回答我,因为她在记录阿峰欲认购的一些新货。

    墙脚上放着几桶不同颜色的水剂颜料,里屋有个不大的电控烤炉,烤箱上的仪表正闪烁着不同的数字。

    “用化工原料染色。”女店主忙中不忘回答我一句。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1.

 

    “然后烤干打蜡封面。”我自作聪明地接下去。

    女店主斜了我一眼,不知在赞我聪明还是在后悔自己说得太多。

    但是,石头上那些像陶瓷烧制出来的,红色的小花似的裂纹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我不敢再问。

    当然在这个过程,我已偷偷全程打开了自己相机中的录像功能,声色美图已悄悄地尽收囊中。

 

                               (七)

    我走出店面,阿峰在继续挑选他喜爱的物件。因为他说:“虽然不是文物本身,但艺术魅力与其无二。只要在标明性质的前提下,一样可以作现代工艺品出售。”

    “这叫什么?”我指着一件仿古玉器上先前自己想弄明白的小花纹问隔壁店的主人。

    “叫局部拉丝(音)”。老板见我们在买货,也想做成我们的生意,很是热情。

    “是它本身有裂纹吗?”我得寸进尺。

    “不是,是加温做成的。”老板说得很随意,然后指了指正在工作的那个工人。

    只见不远处,一个工人在使用煤气喷枪,红红的烈火喷在石头表面,高温之下,石头表面受热膨胀,然后工人立即用水枪向着膨胀的那个部分喷水,一热一冷,可想而知,石头表面就会出现像网纹一样漂亮的壁裂。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2.

 

    以下是我推理的,后来又得到证实的做旧方法:

    然后,将满身壁裂纹理(拉丝)的玉石放在红色化工染料中,泡上一昼夜,染料就渗入网状纹理中,最后将整体表面多余的染料打磨去,玉器表面就出现漂亮得如同炉子中烧制出来的“壁裂”花纹了。

    以上方法,我认为不愧为仿古做旧的一个简易可行的民间方法,的确能将不漂亮的石头包装好。

    店里还有一个香炉,仿古得如同真的出土文物一样,其表面上一块一块“史斑”(我自己造的词)不知怎样做上去的。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3.

 

    在阿峰交齐货款后,我大胆地问店主人,可店主人明确地告知我:这是秘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还有两个小时我就要离开蚌埠,我不死心,继续在市场中溜达,看看能否解开这个秘密。

    几乎每个店面都粗看过,一来想逐一欣赏下这些“艺术魅力与历史文物无二的尤物”,二来欲像猎人一样,从密林中找出那只隐藏不深的兔子来。

    终于,在一个店面里,我看见一个退休老人坐在椅子上,显然是在帮家人的忙,他慢条斯理地将一块块小泥巴贴在一个像鱼的玉器表面上,零乱随便,毫无规律。

    我顿觉奇怪,难道泥巴还要烧制?我客气地问了一下老师傅。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4.

 

    “不,是泡在酸水里。”老师傅说。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5.

 

    我一拍自己的光头脑袋,走出店面时心里窃喜:“我明白了。”

    原来用强酸来浸泡玉器,玉表面一定会烧伤,那些泥巴封住的斑点因为不直接接触硫酸,它依然保持原状原色,没泥巴包裹的地方就给强酸烧成“史斑”,之后,清洗干净,整件“文物”表面就会一块原装,一块烧伤残旧,如同真的出土文物一样。

    这就是仿古做旧的一个简单方法。当然,那些做得连年代都一致,将先进仪器和专家都蒙骗了的方法,我就不得而知了。

    话又说回来,古代工匠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精美的物品,现代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探索出这种技术。

    其实,仿古玉雕在作为仿古、表面处理的艺术作品,在弘扬民族文化,普及艺术知识方面有现实意义,在标明性质的前提下,仿古玉雕的存在及流通应该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生产者老实地将产品公开,又阐明是做假做旧,且价钱又合理,那真正是民间的工艺商品。如果购买者转手标上“历史文物”天价骗人去出售,这罪孽与源头生产者根本一点无关。

    正如菜刀,本身用于厨房,但凶手将刀用于杀人,你会责怪生产刀具的工厂吗?但是,我将此宏论用电话向大妹汇报时,她冷不防蹦出一句:“你没看报上说有些地方买菜刀要实名制吗?”我即时收声了。

 

                                    (八)

    在即将离开合肥的飞机上,我落座B号位,阿峰是靠通道的C号位,而靠窗口的A 号位旅客迟迟不见入座。

    “你猜A号位是个什么人?”阿峰发问。

    “不知道。”我正在思考问题,随便应付了一句。

    “女的,年轻,漂亮。”阿峰模仿着预测大师说话的口吻。

    我没有回应他的调侃,因为我在认真地想:阿峰真有商业头脑,当他看报纸知道蚌埠的仿古玉器工艺,立即能嗅出这其中的商业味,并且马上付诸行动。

    这次蚌埠之行,阿峰不单在仿古制作知识上大有收获,而且物质上也大有斩获。而我呢?仅仅是满足了那幼稚的好奇之心。

    在飞机即将起飞的前半分钟,A座位的旅客终于姗姗来迟,原来真如阿峰所言,是个女的!非常年轻!而且——按西方人的审美观点——也算漂亮!

    阿峰,你料事如神,我应该称你为师傅!

 

                         李观云

                        2012年2月20日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6.打磨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7.上色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8.加温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29.上蜡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30.毛坯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31.半成品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32.成品1

 

 仿古玉器:并非只是传说(文/图 <wbr>李观云)



33.成品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