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美揽资讯 2016-07-11

罗聘以画鬼而居“八怪”之列,名扬天下。其实鬼怪题材很早就已经存在了,由于早期画作没有流传下来,初期的鬼画题材就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醉钟馗图》 罗聘

早在战国末期,鬼画已经存在,这可是韩非子说的:犬马这种常见的题材,要画得像才行,所以难度较大,而鬼魅之类,没有人见过,即使画的再难看,也不会受人指责,因此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了,作为战国发家代表人物,说话肯定不会是这样的,上面只是馆儿君的意会罢了。韩非的原话是这样的:“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者,人所知也,旦暮罄与前,不可不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卷五)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有文化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让人读着特别有感觉········就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

通过韩非的话,除了能知道战国时已经存在鬼画之外,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绘画的品评标准,那就是像还是不像,换句话说,当时绘画追求的是写实,画的像的才是好的作品。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后来的后来,到了唐代。

鬼画成为独立的题材。

张彦远写了一本《历代名画记》,记述了很多曾经画过鬼魅的画家。在《历代名画记》的第八卷中说隋代的画家孙尚子对画鬼神“特所偏善”。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在卷一的《叙画之兴废》中,有“盛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何必方法俱全,但取一技可采。”在“但取一句可采”这句话的下面,张彦远加了小注:“谓或人物、或屋宇、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可见,“鬼神”已经成为和人物、鞍马、花鸟等一样的独立题材。

这一时期,画鬼最著名的就是吴道子了。相传他画的《地狱变相图》,描绘地狱之惨状,阴森恐怖,使观者液汗毛悚,不寒而栗。传说吴道子画成之后,“都人咸观,皆俱罪修善,两市奢沽,鱼肉不售。”看了吴道子的画,百姓们都不敢杀生了,坏人不敢再作恶,真是厉害。这与当时佛教兴盛,轮回思想盛行也是分不开的。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天王送子图》局部

吴道子还画了后代画家们常画的鬼怪形象——钟馗。根据北宋沈括在《补笔谈》中的记载,他是根据唐玄宗的梦境而画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到“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目,腰芴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扶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从这里还能看出当年吴道子画的钟馗的样子,且后代人画钟馗也对此形象多有继承。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钟馗》罗聘

敦煌壁画中也有鬼神形象。晚唐时期的四天王册中,四天王是佛教掌领鬼魅、护卫世尊之神,画中描绘的是他们所掌管的热病鬼、饿鬼、梦魇鬼、飞鬼、恶鬼等形象。其它壁画中牛头、马面等形象也常出现。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这一时期鬼怪都是阴森恐怖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后来的时间······

宋元至明清,文人画兴盛,鬼画多以钟馗为题材,通过鬼怪寄托一定的社会理想,抒发胸中意气。

宋元时期画鬼名家龚开有《中山出游图》,表现的是钟馗兄妹在众鬼的簇拥下乘兴出游,图中小鬼形态各异、荒诞、滑稽。画家生活在宋元交替时期,此画成时蒙古人已经统治了中原,当是借此画抒发自己驱除异族统治、恢复中原的志向。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中山出游图》局部 龚开

元末画家王蒙喜欢画以归隐、山居等为主题的山水画。相传他画过《寒林钟馗图》,借寒林钟馗寄托自己某种孤寂、恬淡、高洁的情怀。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葛稚川移居图》王蒙

明代,文征明、文嘉和文伯仁等都曾描绘“寒林钟馗”。“钟馗夜游”也在当时成为时髦题材,陈洪绶便是其中的高手,他画于清顺治二年的钟馗,头部造型夸张,面目怪异却和善,其神态中似乎满是心事,本应威风凛凛的捉鬼英雄,却是老态龙钟,力不从心。陈洪绶借此表达的是对明王朝的热爱,对清军入关的愤恨。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蒲觞钟馗》 陈洪绶

清代,鬼怪题材更加兴盛,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黄慎、华岩和罗聘等都画过钟馗。在他们的笔下,原本威风八面的捉鬼英雄变得憨态可掬,成为小鬼嬉戏的对象,小鬼也变得滑稽可笑,没有丝毫的阴森恐怖之气。至此,鬼怪已经被赋予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钟馗 金农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钟馗 黄慎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钟馗醉雪 华岩

鬼“画”连篇——原来画鬼的历史有那么长!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4752252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