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病,让一场百年战争都被迫停战*

 飘影23号 2016-07-11

人类历史上有一种神秘的疾病,那就是‘黑死病’,实际上就是‘鼠疫’。这种可怕的瘟疫让欧洲几乎一半的人都得病而死,这场瘟疫使得欧洲这片土地变得恐怖诡异,死亡人数更是不堪入耳,总计约2500万人。这场瘟疫甚至已经侵袭到亚洲土地,黑死病总是不断地入侵着这两大洲的城镇,人们在恐慌中惶惶度日,在死亡的威胁中整日惊恐不已。

在这场瘟疫中死亡人数已经不可估量,但是他们留下的空荡荡的城市却始终诉说着这场瘟疫的恐怖,正是因为如此,据有关人员大致统计1348年死亡90000人,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000人,每日最高死亡人数达到1500人,在普通城市中,平均每天死亡人数500-700人,甚至出现一城中只有5人幸存的案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在他的作品《十日谈》中,就是用历史事实来书写瘟疫带来的浩劫,正是因为这样,其中的有些历史事实也被记录在案。直至最后人们看到的是,牲畜在大街上悠闲散步,田地无人耕耘,变得荒草丛生,酒窖也打开着。甚至于有些患者在家中默默死去,直到尸体发出臭味邻居才知道又有位可怜的人死于这场瘟疫。

患有鼠疫的人症状是胳膊大腿以及其他部位出现黑色疱疹,腹股沟或腋下有淋巴肿块。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将鼠疫称为黑死病。并且患者没有发热症状,但是会在3天内死亡。这样的死亡程度让人发指。正是因为这场瘟疫,历史上的英法百年战争都不得不停止。

这场瘟疫在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初见端倪,随后一直向四周扩散,正因为如此鞑靼人在进攻法卡城池时将黑死病病毒传入城内,从此疫病传到了更多的地方,直到地中海地区。黑死病不久便入侵着更多的城市,因此,也危及了更多的人,甚至于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不能幸免于难。黑死病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久后,这样的惨案相继发生,所有的人在疫病面前都无比渺小,只能惶惶不可终日的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早晨。很快,死亡的入侵更加猛烈,直击主教大人,这样一来,使得每座城池都陷在哀嚎和痛苦中。所以百年大战也因此停顿下来。

这场瘟疫给这块大陆的人带来的是无休止的噩耗,甚至到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各种谣言各种荒谬的想法一时间也通通暴露在人们的眼下。因为瘟疫的一时盛行,大多数人们在瘟疫的折磨下痛不欲生纷纷死亡,导致家庭破碎,流离失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在荒废中变得杂草丛生。正因为这样劳动力大量减少。并且这场瘟疫的传播之快与传播之广也让人十分害怕,最后传至英国境内,英国人们在瘟疫的侵袭下恐惧万分。

中世纪的英国处于繁荣时期,不仅居住密度大而且人流速度快。很快,这场瘟疫在欧洲传播开来,也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城市内污浊不堪,他们又没有对疾病的认识,这样,越发导致了疾病的快速传播。那个时候人们处理尸体的方式也很简单,并且处理尸体的工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这样更加剧了疾病的肆虐。于是人们开始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疾病,阻挡他的传播。医生们也在想办法控制这场瘟疫,他们用尽各种药物,并且用尽各种治疗办法,但是仍未有半点效果。

其中一些愚昧的人甚至将这一切认为是神明的惩罚,他们彼此惩罚自己,严厉鞭笞自己,并且在大街小巷进行游行,用以赎罪。

在德国,他们认为生性低微的犹太人才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杀,光斯特拉堡就有1.6万犹太人被杀。少数头脑清楚的人认为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对这些可怜的生物不加怜悯的肆意捕杀,他们仇恨的目光中透漏着凶残的光芒,尸体的腐臭味让人难呕。

但是,这样的人们也有一点微小的收获,他们发现通过隔离得病的牲畜或是人就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过度肆虐。并且他们用消毒等办法对疾病也加以有效控制。300年后,英国再次爆发鼠疫时,人们也已经有有效的办法来对抗这种病毒了。

黑死病在带来灾难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带来了大量文明的记号。因为社会秩序的混乱,贵族的土地荒废,薪水的提高,农民有足够的财产用来购买土地,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了拥有土地的贵族,农奴制也开始瓦解。

在历史的大阶段上来看,这场瘟疫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火葬成为重要的丧葬方式,壁炉从房间中间也搬到了窗前。最重要的是,排水系统也得到完善,直到今天,人们还惊异于英国的下水管。在人文思想这方面,人们开始推翻顽固不可信的宗教桎梏,开始寻求真理,对世界的奇妙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少了宗教的气氛。牛顿也在这期间创立出数学界的奇迹-----微积分。

关于鼠疫人们有很多种说法,但都一致认为,他有可能再度爆发,所以我们要平日里严加防范,不能让任何疾病有机可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