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岗前培训(八) ‖ 感控重点部位及无菌操作技术基础知识20问

 陈玮642 2016-07-11
重点部位与无菌操作技术20问

  有人说,如果一个医务人员连最基本的无菌操作都不会,他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护士。是的,小编我对这个观点也是深表认同!

  上周到昨晚,SIFIC官微已为大家连载了【岗前培训】专题共7个,全都是感控基础相关知识;特别是昨天,我们隆重推出了“重点部门”20问,可以说与医院的手术室、ICU、新生儿、内镜室等等各个科室密切相关。其实,在医院感染工作框架的分类中,我们除了有“重点部门”,还有“重点部位”一说,今天的内容,我们精选浓缩了其中“三管一部位”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相关知识的20问,请您慢慢享用!

  手术部位篇1、外科手术切口如何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清洁切口(I类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清洁-污染切口(II类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污染切口(III类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感染切口(IV类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包括什么内容?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注: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注: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可分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环节,在环节:手术前一般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篇4、何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6、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控制措施?

  (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控制措施

  1、 插管前要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有无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否则不得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导尿轻快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2、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一般采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3、 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控制措施

  1、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液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冲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2、 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患者洗澡或擦身时需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侵入水中;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尿袋中尿液。

  3、 长期留置导尿病人,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首先更换导尿管;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篇7、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是什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8、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哪些部位?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控制措施中,插管后的消毒隔离措施主要有哪些?

  1、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的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玷污时应立即更换。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辅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2、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3、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管。

  10、输液港是什么?

  完全植入人体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1、静脉输液常用缩略语有哪些?

  CVC:中心静脉导管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N:肠外营养

  PORT:输液港

  PVC:外周静脉导管

  12、静脉输液导管拔除的要求?

  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3、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说明书

  4、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封闭

  呼吸机相关肺炎篇1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

  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其中MV≤4天内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VAP,≥5天者为晚发性VAP。

  14、呼吸机相关肺炎有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1、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2、无禁忌症者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3、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

  4、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6、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7、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9、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10、呼吸机内外管路应做好清洁消毒。

  11、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15、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公式?


  16、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公式?


  17、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的计算公式?


  无菌操作技术篇18、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那些内容?

  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如果过期,需重新灭菌才可使用。

  5、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19、详述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换药前准备:

  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换药者准备 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病人准备 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物品准备 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 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6.注意事项

  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和手消毒,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拆除布包上的胶带,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换药时应注意清除伤口内的异物、线头、死骨、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20、穿戴戴无菌手套的具体方法?

  (一)戴手套的方法

  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1;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 ,如图C2;

  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二)脱手套的方法

  1、用带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2、带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霉。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审稿:孙庆芬 赵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