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文章的技巧和力度-互动的真伪和尺度】

 理性与感性世界 2016-07-12

【点评文章的技巧和力度-互动的真伪和尺度】

原创作者 骰子

 

总有一些文章让你不爽、不屑,甚至厌恶。

总有一些互动让你难受、不堪、甚至错愕。

但我们能做什么呢?

赞美当然最安全,而且回报率最高。多少人在文章贴出后眼巴巴地等待铺天盖地的喝彩。我理解这种符合人类天性的愿望,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因为我们大都是在这种期待和反馈中滋润地活到今天。

可是,我们还有另一种成长的方法,那就是在怀疑和指责中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

如果你自认为优秀,而且你也的确算得上优秀。你愿意被怀疑,被指责吗?我想,你当然不愿意。但是,人性中一个极其顽固的特征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自认为优秀的人,很容易轻视别人,也不愿听到不同声音。更何况有些不同意见被认为太低级、太不专业,甚或不同声音来自你不喜欢的人。

我不会说我喜欢接听指责和不同声音,这看起来有点矫情。实际上,我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宽宏。我更多地是把这种反馈看做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成长的助力。有人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弱势和缺憾,有人却在怀疑和指责中变得更加大度和宽容。丰富自己不能只靠学习,还要靠高质量的互动和碰撞。

赞美母亲,绝不会遭到反对和恶意点评,但这类文章的内容,有时却会让一些人不以为然甚至厌烦。究其原因,过度煽情和渲染家母的背景,或许是一个可能的因素。所以,我看这类文章,希望除了看到母爱的伟大之外,还能发现母亲对你人格培养和形成,倾注了多少正面和有价值的营养。

政论文章的出台,无疑会掀起轩然大波,我本人这类文章却极少触碰。不是我不持有观点,而是我比较狡猾,喜欢坐山观虎斗。因为千军万马已成鼎足之势,我又何必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但请各位不要学我,否则这道大餐何以为继。看政论文章的点评,是一件欢乐和愤怒交织的体验,它最能反映点评的两级和价值观的内涵,也能让你有机会了解各路豪杰的口味和坚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攀上城头,我想这应该是基于虚荣心和点击率的考量。城头固然风光无限,但作者也不必对自己的作品期待过高,因为期待的结果不光取决于作品的质量,也要仰仗小编的权衡和偏好。如果你对点击率特别在乎,就要在选材上做好功课。如果你就是想抒发自己的情怀,推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你的作品,论坛也是一个不错的舞台,那里的互动其实也很精彩。

读者是我们作品赖以生存和推展的衣食父母,你可以为了讨好读者动笔,你也可以为了宣扬理念行书。但你必须有个好心态,有颗大心脏。预设的立场有时会让你失望,但这也是一个自我评判的时机。名声不应该是捧出来的,而应该是搏出来的。如果被包装,那就另当别论了。

礼节性的互动必需,但却令人乏味,有人可能文章没看几眼,就开始问候,因为那是你写的。他/她的一个互动,是为了你未来的回报,这真的有点荒唐,却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言不由衷也就罢了,有时候干脆是言不由情,让明白人看得哭笑不得。

我认为点评的关键不是你想说什么,而是你对文章的论点将要阐述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人,当和你讨论问题时,他/她只想说自己想说的,而不是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和见解。如果在点评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只能说明你不专业或者不在状况中。

有一种情形是点评者借机对作者和其他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这种做法无疑让你的修养和格调速降,你也会变成不受欢迎的博主。

还有人借点评脱序互相调侃,我有时也会做这种事情,这也让一些沉闷的点评过程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我知道,有些人对这种做法不快,甚至反感。但人性是多样和多变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尺度。

并不是每个作者都希望各路人马进入他/她的点评大队,他们/她们甚至担心和惧怕你的介入。如何判断你是否受欢迎,基本上是看对方有没有回应。但有人即便不快,仍然会礼节性地回应,怎样体察,也是一门学问。

互相吹捧是网络文化,互相拉抬也是人性使然。尽管我对这种做法没有兴趣,但我理解这类做法的动机。如果你没有能力精彩自己,借助外力有时候也可以接受。还是那句话,掌握好尺度。

伪装性别、伪装年龄、伪装形象、伪装价值观、甚至伪装好恶,这些都是因为网络的强大让我们可以玩的尽兴,玩的虚妄。如果你太计较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的得失,你可能不适合在这里生存。我们当然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知音,找到真实地存在。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虚拟世界能够让我们领略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能够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真知灼见,这就够了。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我不小心让你讨厌,让你愤怒,请原谅,那不是我的错,是笔不听使唤。你真的那么喜欢24/7不间断地甜言蜜语吗?这样是不是有点单调和平淡。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和了解作者或点评者,还是不要仅仅根据作品和点评猜测笔者的动机和为人,这种做法和别的族裔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很相似。文学城里有我认识和了解的博主,他们/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和作品中反映的为人相距甚远。对于我,在不了解真实的你之前,我只关注你的作品,而我们有太多人总想猜测和弄清博主的真实面貌。(好奇害死猫)不是你的朋友,你何必在意他/她的为人,你是为文字而来,还是为谁而来。慧眼识珠,最好用在文章里,而不是纠结于人的真伪。我不否认通过文章的交集,会对作者和点评者产生好感,但你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当面具揭穿的时刻,很可能是你失望的开始。因为幸运的伞很可能罩在对方的头上,但你的头顶却开始下雨,而不是甘霖。

我相信,多数作者和点评者是真情流露,甚至有人会以调侃的手法倾吐心声。我对这些作者和点评者报以最真诚的敬意和体谅,当我们愿意或不得不借网络这个平台发出最真挚的声音时,我们也给了这个世界最好的人性展示。

海洋之阔,难免鱼龙混杂。文章之繁,难掩刀光剑影。严谨、肃穆和放肆、谐谑都是文字的不同特征。我们只要学会乐在其中就好!

草书于美国洛杉矶

06/11/20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