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青岛里那些消逝中的地名,你还记得几个?

 昵称26791142 2016-07-12

建国之后流行一段顺口溜

串起了老青岛的地名:

东镇西镇太平镇,一浴湛山石老人

大小麦岛吴家村,曲流拐弯西大森

团岛挪庄西广场,大港小港小鲍岛



顺口溜里的地名有的还在使用

有的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作为老青岛的你

还能记得几个呢?



东镇



老青岛的东镇位于现在的台东一带,

大概位置是从延安二路路口以北,

至现在的市北法院以南,

是老青岛较为繁华的地带



德国占领青岛,大鲍岛村被摧毁后,原有的居民被指定到杨家村的一块空地上安家落户,租地盖房,台东镇开始崛起。

20世纪初台东镇的小贩


台东镇巡捕房


现在“东镇”的名称已经不再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台东”的叫法

现在的台东依然是繁华的商业街




西镇


老青岛的西镇指广州路以西的区域,

德占时期主要为德军码头和兵营,



1901年夏,在距离团岛南面的海岸线大约一里路的一片坡地上,第二个华人劳工住宅区诞生了,因处于观象台以西,被命名为台西镇。 


1911年的青岛火车站内景



胶澳商埠观象台


“西镇”的称呼现在仍在使用,

而这一带作为老青岛的代表,

汇聚了很多老式建筑




太平镇


老青岛的太平镇在台东镇以北

主要是汉口路、洮南路、南口路一带



太平镇在德国人接管时期人口较为密集,曾建立了一个市场用于商品流通。1939年起,太平镇成为小织布作坊的聚集地。


现在“太平镇”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老太平镇的区域建立了小区和配套设施




一浴


“一浴”位于汇泉湾,

至今仍是青岛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1903年,德国人在汇泉湾建设第一海水浴场,并于1904年在浴场后面修建斯脱兰饭店,以接待国外游客。

德占期间的一浴


一浴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

现在每年都会迎接大量的游客




湛山


湛山因背靠湛山寺而得名,

位于芝泉路、浮山湾畔,

与八大关景区相接



湛山寺自1934年由佛界居士募集资金开始兴建,历时十年建成,是中国最年轻的名刹。


现在的湛山寺有40位僧人,

“湛山”区域下辖四个社区,

紧邻市政府、香港中路





石老人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东侧海边,

形成了以石老人浴场为核心的景区


石老人的名称由传说而来,海中伫立的石像是其标志。现在的石老人已形成了娱乐设施完善的浴场,每年夏季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大小麦岛


大、小麦岛区域背靠浮山,

小麦岛是原大麦岛村的一部分



明朝永乐至万历年间,戴氏、于氏、王氏、蓝氏陆续搬到这一区域定居,因社区前岛屿的土质黝黑,所以被称为“墨岛”,清末更名为“麦岛”。

开发前的大麦岛村


拆迁后这一带发展迅速,

迪拜的公司竞得了小麦岛的开发权




吴家村


 吴家村位于如今的市北区,

海泊河以东,鞍山路以南


明洪武二十五年,吴家村建村。清康熙年间村民逐渐增多,分为东吴家村和西吴家村。



如今“吴家村”的叫法不再常见,

西吴家村位于现在的市北区家乐福附近,

东吴家村则位于鞍山路小学一带


西吴家村现状


西大森


“西大森”位置临近台西镇,

位于云南路、莘县路一带,

曾是西镇到市里的必经之路,

由于杂草丛生野狼出没,

人们说“森人,森得慌”,

因而叫“西大森”



现在的“西大森”早已不存在,

越来越多的高楼在这一带拔地而起



团岛


团岛位于青岛西侧沿海地带,

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


团岛是清政府在青岛最早设立炮台的地方。先前分属几个小岛,德占后将小岛连接起来,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德占时期的团岛灯塔


如今的团岛成为了老青岛景点之一,

德占时期的灯塔得以保留




挪庄


“挪庄”临近西镇区域,

在西镇公交站、四川路一带


1911年德占时期,小泥洼一带居民因德军修建炮台而被驱出,部分居民挪迁至此,搭棚聚居成村,故取名“挪庄”。

德占时期的炮台


1988年拆除改造后,

形成了现在的“挪庄社区”




西广场


西广场东至荷泽四路,

西界是一条无名坡道,

南面临四川路,北面背对西江路


西广场是慢慢聚集起来的区域,形成于在1921年至1923年间,是一个由小商主自发搭建的市场,总计有百余户。



1941年的火灾后,

西广场的辉煌时期一去不复返


如今菏泽四路上的青岛四十八中


大港小港


大港小港位于胶州湾东岸,

港口开口向西



德国国会于1898年4月通过法案,拨款850万马克用于修筑青岛港。同时在大鲍岛西北端兴建一座长160米的小港码头,为吃水较浅的驳船和货船创造有蔽障的货物装卸地

德占时期的大港码头


小港码头


如今的青岛港承担着华北对外运输任务,

也是我国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



小鲍岛


小鲍岛位于黄台路的一片坡地,

与市立医院附近的大鲍岛相对



1915年,日本人将聊城路一带作为商业中心,而黄台路、包头路、铁山路、益都路和辽宁路一带,成为日本侨民的主要居住区。小鲍岛的地名,也成为益都路一带的代名词。  


德占时期的小鲍岛村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之后,

许多小工商业户蜂拥进小鲍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

成为青岛电子产品的“大卖场”。  


青岛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老青岛的痕迹越来越少,

关于老青岛的记忆你还剩多少?



(源自市南旅游局、青岛优生活)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页尾传播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