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偓《已凉》

 江山携手 2016-07-12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唐·韩偓《已凉》

 韩偓《已凉》

《已凉》是唐末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情诗。此诗以工笔画的手法,用旖旎秾艳的色彩,精细入微地描写了诗人所钦慕的美人深闺绣户中精巧典雅的陈设布置,点出已凉未寒的特有时令气氛。诗中主人公始终没有露面,但床上锦褥的暗示和折枝图的烘托,隐约展示了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全诗情思深远,委婉含蓄,构思颇费心思。

 韩偓《已凉》

作品原文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⑴,猩血屏风画折枝⑵。

八尺龙须方锦褥⑶,已凉天气未寒时。

 

词句注释

 

⑴绣帘:一作“翠帘”。

⑵猩血:一作“猩色”,猩红色。屏风:一种用来遮挡和做隔断的东西。画折枝:一作“画柘枝”,指图绘花卉草木。

⑶龙须: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这里指草席。

 

白话译文

 

翠绿色的栏杆外绣帘儿低垂,猩红的屏风上画着草木花卉。

龙须草织成的席子铺上锦褥,天气已凉却还未到寒冷时候。

 

文学赏析

 

韩偓《香奁集》里有许多反映男女情爱的诗歌,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其好处全在于艺术构思精巧,笔意含蓄。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致的卧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向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帘幕、门内的屏风等一道道障碍,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结构安排所显示出的这种“深而曲”的层次,分明告诉读者这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金闺绣户。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读者视线的,是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翠绿的栏槛,猩红的画屏,门帘上的彩绣,被面的锦缎光泽,合组成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不仅增添了卧室的华贵势派,还为主人公的闺情绮思酝酿了合适的氛围。主人公始终未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不由得使人生发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的感叹。面对这幅画图,主人公不可能不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将大好青春同画中鲜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思索,更何况而今又到了一年当中季节转换的时候。门前帘幕低垂,簟席上增加被褥,表明暑热已退,秋凉刚降。这样的时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在主人公的心灵上又将激起阵阵波澜。诗篇结尾用重笔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时令变化,当然不会出于无意。配上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了。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这类命意曲折、用笔委婉的情诗,在唐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这首小诗之所以广为传诵,原因或在于此。无论从题材旨趣,还是从手法、风格上讲,这首小诗都开启了五代两宋闺情词缛丽婉约的先河。

 

名家点评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中具多少情事,妙在不明说,令人思时得之。

《随园诗话》:人问:诗要耐想,如何而耐人想?余应之曰:“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皆耐想也。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句法整齐。

《唐诗三百首》: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龙须席上加方锦褥,是“已凉”也;然不必咏。

《诗境浅说续编》:由阑干、绣帘而至锦褥,迤逦写来,纯是景物,而景中有人。丽不伤雅,《香奁集》中隽咏也。

《唐人绝句精华》:《已凉》一首如工笔仕女图,古今传诵以此。

 

韩偓《已凉》

韩偓七绝10首通释

 

    1.唐·韩偓·观斗鸡偶作:“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指桑骂槐,斥责自相残杀欺凌百姓的藩镇势力。那些互斗的公鸡何尝懂得要回报供应食物之恩?凭借着利爪它们花冠高耸气焰嚣张得似要冲天。光天化日之下有恶枭叫喊要抓鸡,可是它们只知用沾上芥末的翅膀去伤害同类。

    2.唐·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写当时遭到泉州军洗劫的农村人烟绝灭的悲惨景象。河水独自在潺湲流动太阳独自在偏斜,完全没有鸡和犬只有哀声啼叫的乌鸦。千村万落如同过着禁火的寒食节,远近看不见人烟只看见绽放的花。

    3.唐·韩偓·深院:“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小鹅雏唼喋地呷动着栀黄的扁嘴,美蛱蝶轻盈地扭动着腻粉的腰肢。幽深的庭院里帘幕低垂有人正在午睡,红色的蔷薇花架衬着碧绿的芭蕉叶子。作者看到深院里的美景而无心观赏,正反映了他当时欲救唐亡反被贬谪的失落心态。

    4.唐·韩偓·醉着:“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渔翁在风云变幻中态度超脱。万里清江之上顶着万里的蓝天,满村桑树柘树升腾起袅袅炊烟。船上渔翁喝醉酒睡着无人唤醒他过午醒来大雪已经下了满船。借渔翁的形象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又无力回天,只好静观其变。

    5.唐·韩偓·新上头:“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写一位少女参加 “上头”礼前的的特殊表现。一位快满十五岁的姑娘学梳蝉鬓试穿新裙,她得知消息参加“上头”礼日期就在这个春季。因为一味追求好上加好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四处去请教旁人应该怎样才叫做合适。

    6.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刻画了一位机灵而任性的少女。一位少女秋千荡困了便把罗裙解开,她还向丫鬟吩咐现时需要好酒一尊。看见有客人进来她急忙低头带笑走开,来到中门又停下来手搓梅子远远张望。古代有“立不中门”之礼,此女礼法观念淡薄。

    7.唐·韩偓·复偶见三绝其三:“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写偶见的恋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对方在竹帘后半隐半现只听到她轻声说话表示自身在此,接着她一手揭帘走进来并向我这边稍微调转了头似招呼。这些弦外音肢体语别人应未觉察,居然互诉了相思情不禁情绪激动。

    8.唐·韩偓·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用笔委婉的情诗,通篇不见人,也没说情,纯粹借助景物来渲染情思。碧绿的阑干外垂着绣花的布帘,猩红的屏风上画着曲折的花枝。一张大床铺着八尺龙须草席垫着方形锦褥,天气正当季节转凉却还没有到达寒冷之时。

    9.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写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凉风之夜,流露怅惘情,也隐藏温馨事。夜里周围是凄清的轻寒和断续的凉风,梅花落瓣如飘雪绽放的杏花红得艳丽。夜色虽深斜搭的秋千索依旧可见,在迷茫的烟雨中楼阁已朦胧难辨。

    10.唐·韩偓·晓日:“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刻画了日出这一自然奇观,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日出时江边可见天际霞光倒映水中,倒映在水中的天际呈现出一片通红。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待到三更以后,将看到首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直,只要;,等待;金乌,太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