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山水画欣赏(七) 葑溪草堂 手卷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画心:葑溪草堂图。偶师倪、董笔法,辛未秋,吴湖帆。钤印:吴万、吴湖帆 葑溪为苏州葑门外的一条水道,明韩雍(1422-1478)曾在此处筑葑溪草堂,流传有“十里葑溪路,垂杨罨画桥。草堂名自古,茭土产犹饶。”的诗句,唐寅、刘珏等多人曾作《葑溪草堂图》,入清后,王翚等人亦曾追摹唐寅画风,以此为题作画。吴湖帆作此图卷,也许正为承继吴门这一文化传统,风格的确也是吴门一路典型的温润典雅。卷中葑溪蜿流静谧,夹岸数十里,草堂在翠岸之上,人在屋中临窗对溪清读,气静神怡。 灵岩积翠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题识:灵岩积翠。灵岩、邓尉两山固吴山之殊胜。两山法席亦吴中之钜丽也。余向年好游诸山,探幽选胜,靡所不历。而于两山更复过从尤数,烟云之胜尤稔于心目之间。每谓邓尉以湖山取胜,灵岩以泉石争奇,而一登涵空之阁,陟琴台之巅,以香径为襟带,以具区诸山为屏案,则湖山之胜,灵岩固兼有之。此灵岩之所以尤奇也,而自山麓以至绝顶多奇石多古迹,脍炙吴侬口中,骚人凭眺,资于风雅,山林游士如咨为故,实亦一无尽藏也。壬申长夏,偶见徐俟斋隐士灵岩山真趣,临奉徐宜先生雅嘱,即乞正之。倩庵吴湖帆并识。钤印:吴万私印、丑簃画记
春江载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水阁曝书云帙开,奚奴延望小徘徊。船头更有招呼者,为报主人载鹤来。山将欲雨水先波,景可行看事可喙。便是画家工别裁,等闲不较法如何。吴湖帆。钤印:吴湖、宋梅■■之宝 《春江载鹤图》以载鹤为主题,描述士大夫阶层闲情雅致的舒适生活。此作为其三十至四十岁左右的作品,画风以唐寅、郭熙等北宋画家的风格入手,刻画的山石皴法、挺拔昂立的树丛、有别于他接近董其昌、四王一路的温文尔雅、高华韵致的风格、敷以石绿为主的色调,明亮精神、富丽堂皇是吴氏早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
秋江闲棹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款识:雨丝飘洒,小曲幽坊,几探春帘底。送人花下,漫折垂杨,应系过,萧郎骄马。断梦离痕,多少新愁试看。三姝媚,次梅溪韵。壬申六月挥汗遣暑。吴湖帆。钤印:吴迈、丑簃书画 吴湖帆的山水,以清代“四王”入手,后学董其昌,深受董源、巨然等影响。画风清逸明丽、雅腴灵秀、似古实新、独树一帜,尤其在设色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表现韵味。陆俨少曾评价他的绘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可谓一语中的。但陆俨少又说:“研求设色,虽然他的法子可以学到,然其一种婉约的词意,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能及”。他也曾就这一点自得其乐道:“古人作画尚笔尚墨者论甚广,余偏以尚色图之。”此幅作品笔墨极具传统意味,几乎做到了笔笔有出处。以披麻皴法写山壑,笔法娴熟,颇见董源南宗山水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山峦布局带有董其昌的“拼凑”式构图,即不考虑平远、高远、深远的地理透视关系,只注重画面整体的布局新奇。赋色上,以没骨烘染技法,几度渲染后,虚实渐明。整体设色淡雅清新。画中题款可见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吴湖帆的书法初学董其昌,后学宋徽宗的瘦金体,再后来专攻米芾,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临习怀素草书。 松风涧泉 立轴 纸本 此幅《松风涧泉》为吴氏拟恽东园(即恽寿平)和吴墨井(即吴历)两家笔法所写水墨山水,恽、吴为“清初六家”之二。此幅写远山巍然耸立,烟波浩渺,远峰一抹直入云中,山谷中弥漫着出岫的白云,山头以点子皴绘树木苔藓;近景山石崚嶒,苍松遍植,崖壑间飞流直泻。尤为难得之处是,他巧用留白,作“化虚为实”的烟云处理,即把空灵的留白转化为浮动的白云;几度渲染后,虚实渐明,那留白之处经水墨濡化映衬,成为浮动翻飞的云雾,呈现出一派空蒙迷茫的景象。山石层层迭染,石色、水色与墨交融。在画法上,或用没骨烘染,或披麻皴,或小斧劈皴,得其深穆渊厚之气。纵观《松风涧泉》可以看到,吴湖帆倾心于文人画的书卷气的画风,讲究笔墨精巧、设色文雅,崇尚文人情趣的正统风格。 观吴氏山水是一种享受,这幅吴湖帆山水为其山水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风格特点清溪雅逸,烟云飘渺,是典型的江南风貌,其格局雅逸,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其意韵悠长,韵味十足,是一件难得的吴氏的山水精品。 (未完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