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建华1968 2016-07-12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改绮《红楼梦图咏》 - shunlin01 - 美术.小说.连环画




清秀简丽 工致严谨:清改琦白描《红楼梦图咏》


改琦(1773-1828)清代画家。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回族,先世本西域人,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华喦,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改琦出生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10年以后,那时候《红楼梦》算是流行读物,所以他也情有独钟,人物画作中自然少不了红楼梦人物,以至出版红楼梦人物画册,已印行的至少有《红楼梦图咏》、《红楼梦图》、《红楼梦临本》三种,其中以《红楼梦图咏》尤为著称。 改琦所绘《红楼梦图咏》有直幅单图白描五十图,以女性为主角的人物画有37幅,以男性为主角的人物画有12幅,仅开头一幅为绛珠仙草和灵通宝玉组成的山水小品。大多数为一人一图,少数几人一幅。标有名字的主要人物共计52人,其中女性40人,男性12人。

  引子 谭炎健 - 红楼梦 洞箫音乐专辑 

改琦《红楼梦图咏》具有如下艺术特点:

一,采用直幅单画形式,绣像醒目,并配有人物姓名、画家印款,相得益彰,做到画、书、印为一体,体现了作为清代著名仕女画家的全面修养。

二,构图均以人物为主,景物为辅;比例上人大于景,突出人物;景物只有近景,没有远景;画面构图疏密合理、虚实有致。

三,人物造型男女均为鹅蛋脸、削肩,体形修长而纤弱,富有姿态,生动传神,为明清时代仕女画的典型特征。

四,用笔流畅华美,做到了人物、环境的主次明晰:人物多用游丝描,纤细优雅,以曲线为主;花草树木、假山块石等则工笔意笔整合,双勾没骨交错,曲线直线穿插,虚实徐急结合;庭院建筑、家具陈设等线条粗重严谨、挺拔有力。

五,画风清秀简丽、工致严谨,整体上体现出精致柔美的古典美。

尽管目前改琦《红楼梦图咏》的手稿已无法觅见,然而通过现存的精良刻本,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其艺术魅力。当年清代名士淮南居士对《红楼梦图咏》赞誉到:“红楼梦为生平杰作,其人物之工丽,布景之精雅可与六如章侯抗衡”。不仅如此,通过《红楼梦图咏》的人物形象、环境等组织、处理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较高的文学和美学修养,看到画家对《红楼梦》小说人物心灵世界、人物命运的精确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



《红楼梦图咏》的人物形象描写

人物形象,泛指人物画家所创作的人物面貌和精神。《红楼梦图咏》的人物描绘源于小说《红楼梦》文本,自然在尊重、理解文本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作,因而《红楼梦图咏》的人物形象不仅包括外貌、表情、服装、动作姿态等,有些还带有明显的情节性。

《红楼梦图咏》对人物外貌、表情的描绘有以下特点:在脸部特征上,所有的人物几乎相同,无明显性别、年龄特征,均为鹅蛋型脸、黛眉、凤眼、葱鼻、樱桃嘴,只是在男女的眉毛上略有区别(眉毛男性比女性略重粗些);在人物表情上,由于脸部特征的雷同,导致面部表现力略显缺乏;在发型和头饰上,女性多梳各式髻,并插简单的钗、簪和花,只个别做了特别描绘,如巧姐梳双髻、元春戴花冠、王熙凤勒抹额等,男子多束发于脑后,加冠或巾,为区别身份,也有个别做特殊处理,如培茗散发、刘湘莲戴笠、北静王戴乌纱折上巾等;在人物形体上,男女均为削肩,修长而赢弱,缺少性别区别。从绘画的角度来看,由于我们很难通过外貌和表情来充分看到如小说中描写的鲜明人物个性和精神面貌,这些外貌和表情的描绘方式,可以说是《红楼梦图咏》的最大不足之处。

服装服饰也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物身份、地位、个性修养和喜好的体现。《红楼梦图咏》在服装服饰的描绘上有以下特点:在款式上,女性多为儒裙、交领长衣、对襟长衣,立领长衣四类,有些腰部系绦子,袖口宽大,多数衣领、衣袖和下摆饰以精美刺绣,个别特殊处理的如宝琴的昭君套,智能的观音兜等;男性多为交领长袍,圆领长袍和对襟长外衣三类,下穿束口长裤,有的系汗巾或腰带,袖口比女性的略小,着方口靴,个别特殊处理的有北静王的官服打扮,刘湘莲的行装打扮等。不过无论男女,服装均质地轻盈,式样宽大,长袖飘飘,使人感到简洁、优雅、飘逸而又纤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的文字描写可谓详尽备致。沈从文先生曾文:“《红楼梦》一书中叙述到妇女衣著如何配套成件,都明显是江南苏州和扬州习惯。据故宫藏《雍正十二妃子图》所绘,可知这时期宫廷嫔妃便装已完全采用南方式样。这十二个嫔妃图象还可作《红楼梦》一书中,金陵十二钗之角色衣着看待,远比后来费小楼、改琦、王小援等画的形象更接近真实”。的确,我们参考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会发现,《红楼梦图咏》所绘人物服装服饰,总体风貌似乎比较难以界定,既非完全等同于小说中描写的服装样式,也非完全等同于明末中上层人物的服饰样式,也非完全等同于清代早、中期的服装样式,也非完全等同于明清戏曲服饰样式,但都有一些影子。《红楼梦图咏》在服装服饰的描绘上似乎是一种以明清戏服为基础,结合清初江南服装特点和作者自己的一点臆想改造出的综合品,但这些服装在艺术处理手法上显得简洁、大方、统一、率性,特别是白描线条至臻完美,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