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常以傲慢待人。一日,接到梁启超的书信,见书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甚为恼怒,即书一联,叫人送到门外去,那联书曰: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看了,即回对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只得出门相见。 6.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遇到一老和尚出的上联要他答对,而长期不能对答,联曰: 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后因抗粮哭庙一案而被判了死刑。临刑时,他猛想起时值中秋,颇有伤感,在触景生情中,忽记得那半副对联的事情,当即换来儿子,叫他告诉老和尚:中秋八月中。 7.相传,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督学江西时,发现有后生与己同名,便以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蔺相如和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为题,出联考那后生;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那后生听了,是用两个历史人物作联,又有话外之音,也以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唐初大臣太宗长孙后之兄为题,会对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李梦阳虽觉得后生确实对得绝妙,但又感到自己失了尊严,于是又出一联,要求在杯茶之内对出,联曰: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那后生刚等李梦阳的话音一落,便对道:孟子吴淑姬,岂邹国孟轲之孟子。 李梦阳连出了两副难度很大的藏典联,见那后生对答如流,心中钦佩。据说,后来推荐了那后生。 8.从前,有一个秀才赴京赶考,一日行至一木桥上,见桥下有一少女正在淘米便卖弄起斯文来,坐于桥头,大声吟道:有木是桥,无木也是乔,取掉桥边木,有女便是娇,是娇君都爱,为君皆爱娇,叫声多娇女,来也!少女在桥下听得秀才辱己,气上心来,也以米为题回赠道:有米是粮,无米也是良,取掉粮边米,有女便是娘, 是娘儿都爱,为儿皆爱娘,叫声娘的儿,滚吧!秀才听得少女之语,羞红着脸赶忙挑起书担儿拔腿就跑。跑了一里多路,又碰见一个农夫肩挑着一担菜儿,他又以竹萝为题,再卖弄起斯文来:大萝是萝,小萝也是萝,小萝装进大萝里,两萝合一萝。那农夫起初听得,也不理睬,但见那秀才跟在身后,一个劲的念着,便心烦了。正巧有人抬着一口棺材从前边过去,农夫便借机念道:棺材是才,秀才也是才,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才合一材。秀才听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忙又往前跑。 9.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联 下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