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贤艺油画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7-13

徐之腾为杨贤艺先生造像

杨贤艺,1986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 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中国徐悲鸿画院学刊》副主编,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人选,重庆市涪陵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涪陵区政协书画院画师,重庆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长江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长江师范学院教学名师,长江师范学院教学带头人,1994 年被原四川省教委授予“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2003 年获重庆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14 年赴意大利艺术考察、交流。

承担完成了广西美术出版社委托主编《美院高考三点丛书--- 素描、色彩、速写》丛书三卷编著工作。撰写论文在《文艺研究》、《美术》、《光明日报》、《艺术教育》、《美术大观》等全国多种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创作作品参加了国内重要学术展览,多次获省部级优秀作品奖项,许多作品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学术刊物如《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光明日报》、《中国油画》、《中国水彩》等杂志和媒体发表。主持和参研省部级课题4 项,主编高校教材5部,其中《素描》、《色彩》、《速写》均入选近年新华书店“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素描》和《色彩》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即将逝去的风景-初晨 (局部)

“即将逝去的风景系列”创作谈

杨贤艺

19世纪法国著名美学家丹纳认为“思想和技艺是不可割舍的”。他直率地说出一个艺术史普遍认可的道理:“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是一个供乐的艺人。”

曾与友人谈论艺术时,说我绘画中的土家人、苗家人、土苗地区的山山水水本身就在那呈现着,人和动物等生命在就那繁衍着,你画与不画,它们仍然存在,不需要你去表现他们。我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通过对那些山水、人文的描述来表现作者对那些山水、人文景观背后的生活认知。在艺术追求人文精神价值的过程中影响观者,传递民族信仰与精髓。换一种角度再认识,即物象虽然存在,若没有艺术家将个人情感表达在作品中,就会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灵魂,也没有精神。美国著名喜剧艺术大师卓别林曾说:“如果他是人,能感动我的,就一定能感动他。”事实也是这样。卓别林的喜剧没有语言,不照样令美国观众和中国观众捧腹大笑,要知道,美国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何其悬殊。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纯感性的东西,是扑面而来传递画中的气息,然后才会对画面中描绘的内容感兴趣。事实上,我们都会有一种认识,好的作品不是简单地表现什么,再现什么,而是画家通过其载体来表达心中的感受,是画家的情感,是个人情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海德格尔曾表示过:“艺术就是对真理作品的创造性注释,就是说有作品却不等于有艺术,没有人去欣赏它和注视它,它就不会发生作用。”艺术虽要与人共鸣,要共鸣就得要欣赏,要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打动,要打动人,作品就要有情。

即将逝去的风景-高山牧羊 (油画) 80x100cm 2015年

作为血管里涌动着土家人鲜血的我,对于武陵地区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等,我是情有独钟的。生于斯长于斯,画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和事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由于对油画、色粉画的热爱,对土家、苗家的钟情和眷恋,用绘画技艺表达乌江流域大山之美,一直是我艺术追求的目标。架上绘画的存在方式具有具象、抽象和意象之分,情感表现既重精神也重感官,精神和感官既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丰富宝藏,也是人类情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杨贤艺在湖北咸丰活龙坪写生

一个画家选择或偏爱何种表现手法,是艺术家个体之事。我用写实的语言力图真实再现我年少时的家乡生活,认真地描写土苗山乡的客观现实,从切身的生活体验中汲取经验,从普通的“夕阳”、“修新屋”、“落霞满山岗”、”下地去”、“上坡”等作品中感悟那“即将逝去的系列风景”,挖掘民族深层的精神内涵,力求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土家乡民的现实生活,而不是反映生活的表面现象,要像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的表述那样:“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变得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却必须是会有的事情。”犹如恩格斯强调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十几年来,我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怀着对土家苗家的真情实感,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乌江流域特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渝东南的酉阳、黔江、秀山等;湘西的凤凰、鄂西的咸丰、来凤…,不同景区、不同季节、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人物……,既有词穷的痛苦,也有“痛并快乐着”一样。我在对画面立意造境方面尤注重中国民族绘画的审美特征。既对自然客体的有意再现和描摹,也在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体现中国真正的中部喀斯特地貌地域景观的独特神韵,向世人展示那种深沉、博大的时空的永恒。我血管里涌动着土家人的鲜血,所以我有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去宣扬或者是弘扬,或者是去表现,以我的能力和我的绘画去表现土家族的一些让我感动的东西,包括土家族的山山水水、土家族的地域地貌、土家族人们的婚丧嫁娶,以及土家族古老的风俗故事,我都希望把它们凝固到我的绘画中告诉世人。通过我手中的画笔呈现给当代人和未来人,让这些土家苗家人的天、地、物和不尽的人物故事在我那些大大小小的带有“土气”、“泥味”和近乎于有些|粗糙“、“丑陋”的画面中凝固和永恒。

即将逝去的风景-一朵祥云 (油画 )150x150cm 2015年

即将逝去的风景-一朵祥云 (局部)

每当我坐在画架前,一切欲念都不复存在,头脑里唯一闪现的便是故乡土苗山民质朴善良的精美画面,盛装苗女灿烂的笑容,自然色彩的韵律之美,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一切都是具象的美,我力图表达源自我视觉和心理上的那种真实。吊脚楼、苗岭的山寨、土家的汉子、还有庄稼地里的女人……。

因家父母和岳父母均居住在湖北鄂西一个小山城,每年无论寒暑假我都回到那里,既探亲访友又搜集创作素材。每逢节日,苗寨山乡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歌舞场里,芦笙场外,处处欢声笑语,姑娘们和着芦笙的旋律与山鼓的回响,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些土家苗家山民生活在大山里面,几乎与世不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形态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在他们平和的、近似于原生态的生活中游离,我似乎再次感受到了人类原本豪放、自由而质朴的生活本质。

即将逝去的风景之三十三-落霞满山岗(油画)150x150cm 2015年

冬雪(油画) 50x60cm 2010

冬雪(油画) 50x60cm 2010(局部)

2014年8月14日在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遗址前留影

手机横着看下面这幅作品

高高的苗岭(色粉画)50x150cm 2012

高高的苗岭(色粉画)(局部)

回家( 油画) 60x80cm 2013

回家( 油画)(局部)

活龙坪秋色(油画)77x34cm 2012年

活龙坪秋色(油画)(局部)

秋草地上的羊群( 油画) 60x80cm 2014

秋草地上的羊群( 油画)(局部)

手机横着看下面这幅作品

即将逝去的风景-秋(布面油画)100x160cm 2015年

即将逝去的风景-冬日(布面油画)50x150cm 2014年

即将逝去的风景-初晨 (布面油画) 50x150cm 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