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鹏:家长们注意,每个孩子都得有一场博物馆奇妙夜丨一刻

 汉青的马甲 2016-07-13




每个孩子都得有一场博物馆奇妙夜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一刻talks讲者朋朋哥哥,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和孩子爱上博物馆。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三个数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是在2003年的春天开始在国家博物馆给孩子们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到今年春天我讲满了十三年。


第二个数字是一百,我每年会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去年开始,希望每年能够走进学校给孩子讲一百场公益讲座,去年是在1231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完成了我最后的第一百场。


第三个数字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数字是六十,2013年的时候,那一年是我三十岁的生日,有一个小朋友拉着我的手问我说,朋朋哥哥,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朋朋爷爷,还会不会再讲?我告诉他今年我三十岁,我已经讲了十年,如果我有幸能活到八十岁,我还可以再讲五十年,我要讲满我们中国人认为最圆满的一个数字,我要讲满一个甲子。



之后我渐渐把精力放在了更多的形式去推广青少年的博物馆公共教育,比如说写书,比如说开发更多的博物馆的课程,希望孩子们能够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1
博物馆的发展



说到了博物馆,就不得不和大家分享,我们中国博物馆到今天,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


我的经历也有一点特别好,从2003年开始讲解的时候,就刚好见证了或者说是遇见了我们中国博物馆发展非常高速的这几年。说几组数字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们现在有将近五千多座博物馆,而且最近这一两年,每年会有三百多座博物馆出现在我们身边,什么意思?每天有一家新的博物馆出现。


那我们有没有把这些博物馆利用起来?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来找我说,朋朋哥哥,我不怎么喜欢刷牙,江苏有一座牙刷博物馆;有小朋友喜欢踢足球,山东淄博有一座足球博物馆,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座神奇的地方,它可以带给我们今天的生活从哪里来,我们今天的世界从哪里来的思考,也可以让我们思考,我们将来的生活到哪里去,我们将来的世界到哪里去。


在我的心目当中,博物馆不是一个旅游景点,它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一个人因为有了自己的记忆,当你老去,回忆起来,人生会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国家才更显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民族才能够得以延续下去。这不是我为了今天而准备的一段话,这是我在展厅里面,每次讲解之后,面对在场的所有观众分享的一段话。



很多人就说,我心目当中博物馆,高高在上,那是一个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地方。我想通过一个小知识告诉大家博物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是北方人,我一个月可能都吃不了一回米饭,因为我总觉得米饭吃不饱,只有馒头比较顶饱,但是当我们吃馒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陶罐底下加几个眼,底下再加上一个陶罐,利用蒸汽来蒸东西的话,我们会不会有馒头?如果没有4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中国的北方大量种植小麦,挤走了小米和黄米,让小麦成为我们北方的主食,我们会不会有馒头?如果没有2500多年前,战国到秦汉这段时间里面,石盘的大量出现,我们中国的第一个石盘是出现在战国时代的赵国邯郸,我们会不会有今天的馒头?如果没有1500多年前魏晋时期酵母用在了蒸馒头上,蒸出来一种叫做开花蒸饼的东西,我们会不会有馒头?



一个小小的馒头里面,有古人几千年的智慧在里面,历史、文化、艺术并不一定高高在上。它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小话题,博物馆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地方。



2
如何选择博物馆



那第二个,就和大家聊一聊和孩子爱上博物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解,要对博物馆有了解,当你这两个信息都了解了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选择博物馆。我在展厅里面讲古代中国通史,我一般是要讲四个多小时,展览太大,国家一级文物五百多件,这样一个大的展览,我原来以后孩子们可能跟不下来,但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连着跟着我听了好多次,我问这个家长说,您孩子怎么能跟下来这么久?他从小就开始读书,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解,有阅读的一个习惯,有知识基础的积累在那里。



第二个我们要对自己身边的博物馆有了解,比如说北京,有170多座在册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当中,科技类的有哪些?综合类的有哪些?艺术类的有哪些?我们家长是否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准备?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家长,功课细致到什么程度?甚至这个展览旁边有几个卫生间,他都提前去做过功课的。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和博物馆有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博物馆。


第三个,就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综合类博物馆当中,适合孩子看的展览去参观。有一次,我在展厅当中,讲的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有个小朋友五岁,他爸妈就一直把孩子往前推,赶紧听,这个人讲得还不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我讲的是中国古代佛教的历史和佛造像的历史,这对孩子是一个多么难以接受的话题。所以说这是我给大家去选择博物馆提的三个小小的建议。



3
去博物馆的目标是什么?



那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到底带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去看呢?


我遇到过很多家长,和孩子去参观完了之后,回家的车上一边开车一边会问,今天老师都讲什么了,你记住几点了?有一年,有一个孩子来找我,兴高采烈地说,朋朋哥哥,我记住了,唐朝是618年建立起来,900多年灭亡的,916年契丹建立,960年陈桥又兵变,我说记住就记住了,书上就这么写的。



有一天,有一个小朋友,他还在读学前班,他妈妈来找我说,你能不能把古代中国讲一遍,我说你有多长时间?她说我有二十分钟时间。我说你要我的命。然后我就把古代中国里面所有的钱币讲了一遍,讲完之后我给孩子布置个作业,我说你回去思考一下,一个东西想作为钱,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孩子把我讲的所有的钱币按顺序画了一遍,最后画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我不认识,我就问这个小朋友,我说你这画的什么?小朋友特别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信用卡。


同样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有观察,有发现,而另外一个孩子只是记住了唐代是618年建立起来的。我们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所以我经常在展厅里和我们的家长们分享的一句话是:和孩子走进博物馆,知识永远排在第二位,培养我们走进博物馆学习的习惯和传统,永远排在第一位。



4
参观步骤



那我也给大家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走进博物馆之前,请先与孩子去学习,我们不是带孩子去博物馆,就像我刚才一直说的,我们是和孩子去博物馆,我们要想了解博物馆的情况,了解这个展览的情况。了解里面可能这个展览里面我的孩子比较关注的是哪个点?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喜欢动物,他妈这次想带他去看古代历史人文类的一个展览,他就会看这个展览里面到底有哪些动物题材的文物,他会去看。



第二个在参观的过程当中,不要过分地强调知识性,不要怕被孩子的问题给难倒。我去年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选了800个家长的样本,我问是什么样的原因阻碍了您走进博物馆和孩子一起去参观学习?我收到的大部分的反馈是我自己都看不懂,我怕讲错,我不知道该给孩子怎么样去讲,怎么样带着他去看。不要怕,多好的一个机会,如果你不懂,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呢?一起去探讨呢?



第三个就是希望大家重视参观后的回顾。我们不是说参观完的两个小时结束就结束了,而是要在之后把我们了解到的那些历史也好,文化也好,艺术也好的收获带到孩子们身后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生活当中,带给他们更多这方面的影响。所以说比如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研究?因为今年是猴年,我开春的时候给他们做了一个主题,讲的是孙悟空到底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后来我布置的作业是你顺着朋朋哥哥这思路下去,做一个主题研究。研究什么呢?研究一下西游记里的妖怪们,为什么蜘蛛能成精,蜻蜓就成不了精?为什么里面的黄蜂怪到底是黄鼠狼还是黄鼠,是哪种动物?他既然喜欢这种动物,喜欢蜘蛛能成精,一定是里面我们比较关注它的点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不能带着孩子在你参观博物馆之后的生活里面,把博物馆的这些影响和知识,带到更多的方面、更多的领域当中去。



大概在一个多月前,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北京有一个小学去参观一家博物馆,参观完了之后,垃圾丢了一地,后来被媒体报道了,然后央视也专门发了一条新闻然后我看到那件事情,当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我们的孩子是熊孩子,不知道怎么样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我在这里特别呼吁我们的家长和学校,我们从事博物馆社会公共教育的老师们,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孩子们拥进博物馆之前,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们上好博物馆初识课,告诉他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走进博物馆?博物馆都能收获到什么?我们好像这方面做的特别少。


所以我后来,连夜做了一个小册子,册子的名字叫做《带份尊重走进博物馆》。因为我们对古老记忆带着一份记忆,所以我们要去珍视那些文物,不会去触摸它,不会去毁损它。因为我们会尊重馆里面那些工作人员,文物修复工作者,管理的研究人员,甚至是那些擦玻璃的阿姨。


我遇到过国家级的博物馆里面擦玻璃的阿姨,手里拿着的抹布是三个不同品种的抹布,她为了让我们的观众能够看清展柜里面的文物,她早上9点钟上班到下午5点钟下班,她的工作就是把那个玻璃擦干净。我们要去尊重别人的成果,正因为我们要尊重别人,同样参观这座博物馆,欣赏这件文物的权利,所以我们要保持在展厅里面的轻声细语,请带着一份尊重走进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