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博物馆日| 观展秘籍,大英展已检验!

 文话童心 2020-08-08

欢迎来到清华妈妈打造的育儿公社~

 

西宫、奥缀儿、玥瑶妈/整理

听说有个机器猫群?亲子育儿、文化启蒙的话题问一问、聊一聊,皆有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不,文话童心群友们嗨聊出的观展秘籍,经由4月国博“大英展”检验,鉴定有效!

国际博物馆日(就是今天,5月18日),是由点到面,全面提升,分享秘籍,造福于民的日子!

这本秘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一场火爆的展览……

Excuse me!啥是看展的正确姿势啊?(疑惑或者晕菜的表情)

秘籍之一:做足功课

就像这位上海群友妈妈,爸爸妈妈要提前做功课,了解展览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有哪些精彩展品。

老师的讲解自然精彩又有趣,咱能接得上话儿,娃觉得“哇我爸/我妈懂好多,好崇拜啊”,感觉棒棒哒。而且,回家咱还得和娃娃讨论讨论,回味回味呢,没点干货怎么讲给娃呢。

秘籍之二:讲好故事

@刘晓辉11G石景山 一直想带孩子去,关键是兴趣引导更重要,最好是能想讲故事一样浅显易懂吸引孩子,再结合展览看,但对老师的要求肯定高,不是单纯地讲解文物,而是讲述故事了。

@yue09G朝阳北路 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台北故宫,这方面做得确实很赞!从网站专门儿童设计,到以翠玉白菜和大肥肉做主角的动画片,都很有心。娃对故宫博物馆和几个镇馆之宝印象极深。后来再去哪个展,就挑一两个里面的展品,可以编成故事的,给她提前讲。

对了,感觉《有趣的历史》也有这方面作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的服饰,代表性符号,经典故事,讲时很好发挥,看展也很容易让娃觉得能对应上,觉得亲切。

对于大人来说,很多青铜器器名都如同天书、读不出来。孩子们更难以理解许多宏大的概念或者抽象的理论。讲故事,是让孩子们理解博物馆的最佳方式。爸爸妈妈们可以像yue妈一样,提前做功课,把展品有故事性的元素提炼出来,结合孩子的兴趣,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激发他们参观的兴趣。

秘籍之三:循序渐进

@核桃妈12朝阳  这个我觉得要分年龄段入手,特别是像我家核桃这种情商智商属于平均线的小朋友,循序渐进比较好。最早去的博物馆是铁道博物馆,这个和孩子们的生活接近,每一个车型背后的故事比较具象,非常适合。3岁后最爱地质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去四次[捂脸]回来和大百科对照他的知识点,然后从此喜欢博物馆。4岁左右进入更抽象的历史类博物馆,比如首博与国博。

去博物馆,主要是妈妈要做好功课,这就好比相亲。咱们博物馆属于木讷型姑娘,自己不够吸粉,那就只能靠媒人挖掘娃的兴趣点,靠娃自己不会出现一见钟情的情况。当然我说的都是普通娃娃,群里很多牛娃除外哈。

正如幽默风趣的核桃妈所说,带孩子去博物馆,和其他的育儿过程一样,要遵循小朋友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从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入手。从兴趣激发爱好,从爱好养成习惯。

秘籍之四:备好工具

时间和空间(也可是说是地理),是历史教育中重要的概念。而结合博物馆展览(原文为大英展)的特点,贴心的文话团队想了几个主意,您可以试试看。

一是带上本子和笔,方便记录展品的特点,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还能画两笔展品。最重要的是,可以在一页白纸的最上端标出最早展品的年代:200万年前,在最下端标出我们的时间:现在。然后按时间的比例长度,标出不同年代文物在这张纸上的位置。这能帮助小朋友理解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也能对时间建立一个初步的概念。

二是带张世界地图去展馆,在每一个展台前,和小朋友一起用笔在地图上标出来这件文物发现的地点。这能帮助小朋友理解这些文物来自世界各地,而人类社会,是在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中的形成的,这叫“关于全球化的早期教育”。

秘籍之五:你的初心

文话童心负责任地说秘籍经由了大英展检验,这不——

大英展精彩绝伦,但是依然有可能不对小朋友的胃口,也可能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接受在博物馆看展览这个方式,理解不了太复杂的内容。家长们的困惑请看群主请教老师之后的答复:

@李彦  国博的老师给我普及一个概念,说大部分的家长带孩子去看展,就希望她们能兴致勃勃从头看到尾,这本身就是有误区的,一场展览,孩子能有两三个感兴趣的点,事后回家再做深度引导,就是成功的参展。

从国博老师那里受教的,我非常认同。能有幸参加这次活动的,去体验之后就会知道,真正专业的老师是怎么引导孩子的。

培养兴趣和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会失败,重要的是坚持和引导。即使小朋友一次两次不喜欢,也不是什么事儿。出国博往北,中山公园郁金香开得正艳;往南,前门铛铛车也很有趣。和孩子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做什么,没那么重要啦。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格言

What I hear I forget,what I see I remember,what I do I understand.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当你看着一件物品,想想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亿年前也有一个人或者生物也在看着同一件东西,不是图片、不是影像,而是真实,经过沉淀留下的历史,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时空的质感,见证历史发展的脉络,甚至抚摸时间流逝的痕迹,探索历史背后的故事,也许还可能呼唤起你体内潜藏的某种因子。你还会满足于只是看看图片或影像吗?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与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了博物馆对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面对博物馆内浩如烟海的历史、种类繁多的展品,如何玩转博物馆是家长们希望了解的实实在在的知识需要。

(以下是更多真知灼见的分界线)


博物馆本身是陈设历史文物,再现历史文化之地,怎么让博物馆“活”起来,怎么用好一个个有趣的“场景”,让“学”融于“玩”呢?看看群友怎么说:

@湖畔

带孩子看展,我的经验是:不抱太多预期,让孩子自己眼睛去注视孩子刚兴趣所在。与大人的期待相比,孩子注目之处有时会让我失望、失落,甚至兴味索然。反过来想,带孩子看展的意图不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慢慢来么?也就释然了。

@Nancy 

我家还小,前几天刚带国博了。我觉得不用刻意让他学什么,只是在里面感触都不一样的。让他自己去看,去感触。

@一蓑烟雨 

带孩子去博物馆,我家主要分6步:

1、让孩子带着语音讲解器单飞,我更多是作为支持者和分享者。期间孩子可能会有问题,可以记下带回家一起查资料解决。

2、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后,带着问题去博物馆找证据。

3、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同表述或不同答案,带着对比探索的目的去博物馆求证。

4、在平时积累和思考更多资料、问题后,以更深层次去博物馆“找茬”。

5、从展品布置和设计细节去探究线索、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想想优化。

6、尽可能让孩子每次都做好记录和总结,如果可以,让孩子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喜欢的画下来。

总之,博物馆是一件超级不错的教育工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利用它。博物馆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思维。博物馆也可能存在错误,我们不必拘泥于那里所展示的知识,大可去质疑、去探索,甚至“踢馆”,不过都要基于科学、客观的态度哦,期待孩子们“踢馆”成功的一天~

时间和耐心能把一粒不起眼儿的种子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巴巴爸爸,一切的美好,都孕育着爱和等待。

我们不必执着于

眼下的时间能带给孩子什么

这些时光都将印在孩子的成长中

生命很长

几十年就到终点

生命很短

时光中只是一点

慢慢看草长

静静等花开

一春又一夏

一秋又一冬

生命

还是本来的模样

不慌,不忙

把心放在舟上

让梦随波轻荡

你还是我的孩儿

我会等你成长

不慌,不忙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