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赫芬顿邮报》报道,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当地时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先生,象征着建筑界的极致传奇。凡是他的作品,无一不成为地标性的经典,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而封闭之作则是回到中国,孕育了“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1988年 苏州博物馆,2002年 他曾说:“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以此文向这位大师表示致敬,也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走进我们的文明。 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就像是文明和历史的见证者,一直静静矗立着。 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什么是中枢?“枢“的古文字写作“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和户枢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有心人会发现:保持流动状态的水不会腐败变质,出入房屋时都会转动的门轴也不会被虫子蛀蚀。人也一样,如何保持思维永远不僵化,永远灵活呢?就是要有“枢”。 因此,“枢”有最基础的“支撑”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会“转变”。 这不就是博物馆的两大特色吗?第一,文物陈列,撑起了历史的框架;第二,它可以让我们以古追今,让我们不断思辨,不断有新的动力。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去年9月2日晚,巴西博物馆突发大火,这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博物馆,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拥有逾2000万件馆藏。 巴西总统Michel Temer在推特痛心表示:“二百年来的努力、调查和知识毁于一旦,这对所有巴西人来说都是悲伤的一天。” 大火前的巴西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是囊括文明的基因宝库,任何一所博物馆的损伤,都是全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 博物馆的种类丰富,布置、设计都很有乐趣。博,本义是大,引申为丰富、宽广。声旁“尃”写作“ 物=牛 勿,是古时候祭祀时给祖先最好的身上杂色的牛,所以“物”有指代所有事物的意思。博物馆,即储存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地方,并且向后一代播种文明的种子。博物馆的种类十分丰富,有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等,并且,一个博物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藏品、功能、陈列,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博物馆起源于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帝国初建时,对所收集和掠夺的艺术珍品的整理。“博物馆”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 博物馆不仅是存物的地方,更是教育的场所。张謇在创办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时,希望“导公益于文明,广知识于世界”,到了今天,博物馆已经完全从最初贵族的私人收藏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机构。 有次小编问到好字在博物馆课堂的带队老师周圆老师关于活动的感受,她兴致高昂地说道在国家博物馆内带孩子们一起玩汉字寻宝游戏的体会: 活泼的孩子一拿到题卡就跑开了,安静的孩子非常认真地逐一寻找,表现都不一样,可有意思了。 这个学习过程,让孩子感觉到是他们自己观察、思考、找到的答案,再通过老师的串讲,从简单的动物字根拓展到更多的汉字,豁然开朗。有家长反馈,孩子活动之后出了动物博物馆看着天空说“太有意思啦,生活真美好!”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也从来没想过还有这样的学习方式。 好字在北京博物馆课堂 “汉字动物园” 博物馆是学校之外的第二大课堂,也是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最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源之一。希望孩子们能在互动、参与、实践中走近历史、了解文明。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近年来,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今年的元宵节最大的新闻就是故宫首次在夜间对公众开放,满足观赏者对“夜间皇宫”的美好想象的同时,也正说明了“博物馆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去博物馆参观时,每个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有人抱着寻宝的心态,有人为了打卡,有人做足了功课一饱眼福。普通观赏者去博物馆,首要任务是审美,但是如果我们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就能够避免外行看热闹的情况。 ![]() 2019年故宫元宵灯会 博物致知 如何正确地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是获取知识的好地方,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历史的记忆,博物馆也是充满故事的地方,给参观者带来与古人交游的体验。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如何参观博物馆吗?如何避免外行看热闹呢? 好字在博物馆课堂 了解博物馆基础信息 参观博物馆之前,首先要做的功课、也是最基本的功课就是了解博物馆的地址、到达方式、开放时间、展览票价、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周一是公立博物馆的闭馆日,这一天更适合拜访画廊和私人美术馆。 搜集信息时,建议采取“官网为主、旅行指南、游记为辅”的策略。由于博物馆的开放时间、票价等信息可能经常发生变动,再加上一些展厅由于维修、布展等原因会临时关闭,直接查询博物馆官网能够确保获取第一手的准确消息。 广富林文化游学笔记 2 熟悉展品 如何快速了解一座博物馆中最重要的藏品呢? 许多博物馆的网上作品介绍都非常详细,不仅包含了作品图片和作者、创作年代、材料、尺寸等基本信息,还提供相关扩展书目和视频。如果有兴趣,参观者可以将它们作为延伸阅读,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3 了解背景资料 除了官网上提供的资料外,如果有更多时间,还可以通过阅读、公开课、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藏品的背景知识。如果工作或学习忙碌的话,公开课或者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字在北京博物馆课堂 “王的青铜”学习单 4 选择自己认为有趣、引起共鸣的作品 一般来说,博物馆都有推荐参观路线和展品,可以满足观看者的基本需求。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主题路线,那就做功课吧。 选择你认为有趣,或者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调整好观展行程,适时休息,在达到疲劳点之前看完计划看的展品,就会不虚此行。 5 正确引导孩子参观博物馆 可以带领儿童去参观博物馆,但是不要强迫儿童去参观——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参观博物馆很有趣,而不是很无聊。 儿童越早去参观博物馆和观赏展览,就能越好地学习欣赏。建议家长先给孩子们看带有文物/艺术品图画的视频/书,等孩子们看完之后,再带领他们去博物馆里欣赏原件。也可以在带领孩子参观艺术品之时,给他们选择一个主题,比如“和纺织有关的文物”。 ![]() 好字在上海博物馆课堂 “衣被天下” ![]() 好字在上海博物馆课堂“王的一天”学习单 好字在博物馆课堂 用文字串联文物和历史 ![]() 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印记,我们透过它们触摸历史的厚度和温度。 李山川老师倡导并发起的“博物馆课堂”被评为2015年上海十大公益项目,多年以来,好字在“博物馆课堂”带领2000组以上亲子家庭走进上海多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元代水闸博物馆等……今年春天,好字在博物馆课堂也走进了北京,带孩子们在“汉字动物园”“王的青铜”“寻找母亲”活动中体会从汉字的角度到了文物和文化的关联。 通过汉字,我们得以窥见遥远而神秘的古老文明,走进文物本身,讲述文物的故事,深切体会到先民们的真实生活,拉近我们与文物和历史的距离。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好字在博物馆课堂 近期活动 上海 上海博物馆 “王的一天” 5月每周末上午9:30-11:30 ![]() ![]()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水的门道” 6月22日(周六)下午13:30-15:00 ![]() ![]() 北京 国家动物博物馆“汉字动物园” 5月26日(周日)下午13:30-15:30 ![]() ![]()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寻找母亲” 5月19日(周日)下午13:30-15:30 ![]() ![]() 保利艺术博物馆 “王的青铜” 5月25日(周六)下午13:30-15: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