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博物馆日 | 姗姗邀你共赴山大博物馆奇妙之旅

 RK588 2019-05-20


,怎么回事?难道刚刚姗姗乘坐的是时光机?踏出电梯的刹那,仿佛步入千年之前。

山大博物馆里别有洞天,庄重不失飘逸的手书匾额透露出海纳百川的温厚与庄严。山大考古的辗转与曲折,文物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通通藏在一扇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门后——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欢迎开始山东大学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在展现了史前时代人民质朴智慧的龙山文化展区,在所有色彩单调的文物之间,一片特殊的陶片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诉说着它独一无二的命运。

丁公陶片

这是于1991年出土的陶片,文字刻于陶片正面,刻写已有一定章法,并且独立成字,经推测可能是记载特定内容的一个短句或辞章。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可表明这一时期已经产生比较成熟的文字,并且这种文字已用于传递和记录信息。这使龙山文化进入了用文字记载历史的阶段,将中国有文字(甲骨文)的历史提前了800年左右

在所有观者的视野中,它可能不会带给人璀璨缤纷的视觉色彩,甚至灰蒙蒙的色调也很难让人找到美的感受,但它默默的观望与凝视是岁月的厚重与庄严,是古今思维碰撞、文明对话的载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龙山文化展区,随着汉服裙摆蹁跹,一双翘头履停留在一个纤长灵巧的器物前,勾起对这件文物的情思。在所有沉稳敦实的陶器中,它的与众不同预兆了稀少与珍贵。

蛋壳陶

蛋壳陶是黑陶的一种,是一个造型小巧精致、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最薄处可至0.2毫米,与一张A4纸的厚度相当。它是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专为礼仪用的器皿,不为日常所用,多数发现于大型墓葬中。


这件蛋壳陶的文物可能不符合现代对美的定义,但它修长的外表如同高傲的脖颈,一触即碎的特性使它拥有了昙花一现的惊艳与珍稀,像是从未走下神坛的神君。几千年的流传,它在这里以沉静的姿态存在着,不可触碰但从不吝啬地传达给我们千年前的智慧与情思。

钗环碰撞的清脆之间,离开史前时代,随着文明演化,器物的精致程度也随之提高。作为文字的重要载体,甲骨文的存在一直不容忽视。姗姗踮起脚尖,对着那片四分五裂又小心翼翼拼起的甲骨,屏住呼吸。

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于2003年在济南大辛庄遗址发现,卜辞的主要内容是当地统治者对四位母辈祖先祭祀的卜问。这是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商代都城以外地区发现的商代卜辞。被称为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发现。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山东大学的考古研究便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远发展并做出应有的贡献。代代山大人一手触摸草木金石,一手直抵宋元明清。正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填补历史的空白,古人的跫音才能重新回荡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

文字的功能是情感与信息传递的永恒通道,在方辉院长看来,修复的过程也是与古老文明的围炉对谈。我们是否可以猜想这些卜辞也暗含着温情与怀缅?凝视它的同时,是否也能感受到篆刻者的郑重与虔诚?

在大辛庄,还出土了一件形态奇异的玉人,据考证是代表神明的形象。在脑海中反复描摹玉人的五官,它反倒透着一丝滑稽的神气。

玉人

这是一个阔口高鼻,头戴羽冠,耳垂大环的侧面神人形象,反映的是东夷族至高无上的祖先神

与包含多重信息的甲骨卜辞不同,这件玉人又多了美学价值,从它五官的构图、首饰佩戴的方式,传达出当时审美的标准,于普通大众,一览丰富绚烂的先人生活图景。

在仙人台6号墓葬展台,镇馆之宝的出场并不璀璨夺目,看起来就是一件普通青铜器,但仔细端详,透过玻璃,那些雕刻与铭文,隐隐折射着非凡的光影。

青铜方壶

这件青铜方壶,盖周边饰垂鳞纹,盖顶有两条盘绕的浅浮雕龙纹,颈饰环带纹,颈两侧有凤鸟衔环状耳,颈腹之间有一条宽带纹,腹部为蟠龙纹,四面各有一龙头,龙身盘绕卷曲,线条流畅,盖顶内侧与颈部内侧前后两面各有一相同的类似“吊”形铭文。商周社会向以礼治著称,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祭祀、宴请等重要礼仪活动,成为礼治的工具,故被称为礼器。作为礼器的青铜方壶的铸造工艺代表了古代铸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周人对礼制的重视映射在礼器制造的繁复与华丽,在近乎严苛的仪式和规章之中,是仪式感所带来的内心认同。感慨于高超工艺的同时,惊叹于周礼所涵盖的庞大体系。

看过了那么多礼乐之器,在周代仙人台的展品中,终于找到了一样带着生活气息的物件,霎时间从庄重森严到软玉温香。

角雕香薰

这是邿国年轻女子的陪葬品,由鹿角雕制而成,可内置香料,随身携带。同时展厅还展示了作为调制胭脂、盛放首饰的女性器皿。

它出现在每一个人浸没在沉重庄严气氛的时刻,肃穆之中忽然多了活色生香。岁月的磨蚀让它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并未盛放香料,却可以想见当年邿国女子柔荑蔻丹之间的它,勾勒出一位年轻美貌女子暗香盈袖的风姿,甚至有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温柔意象。

博物馆的参观也渐渐到了尾声。

为什么称得上奇妙?在刻字陶片里体味古老文字蕴藏的文明之火,在蛋壳陶的轻盈中再现精湛高超的铸造工艺,从商代甲骨卜辞中窥探文字的奥秘,由玉人再现先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更有作为古代铸铜工艺最高水平的青铜方壶,也多了将鹿角变幻出不同闺房意趣角雕香薰的活色生香。

再次思考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的意义,其实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也就是一个无声的讲述者,在公众的参与中实现存在的价值。知新楼27层,这沉默的1200平米,步履之间都是古今对谈的回声。

另外,5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还有山东大学博物馆举办的讲解员大赛,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为我们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

那么现在,准备好和我们一起了吗?


编者按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5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正在发生变化。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当今的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交互性,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意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观众可以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

因此,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文/孟子涵 张翰

摄影/赵家宁 代李蓉

出镜/季棠汉服社成员

部分图片及资料参考来自山东大学博物馆

编辑/柳昕 宋昊博

责任编辑/苗立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