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俊,别名:星一、与清、斋号:松韵堂,庄房别馆主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长城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周逢俊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燕堂门下。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部分主要作品) 2010选入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名家50强。 2011 中国首届绘画模特大赛任评委。 2011最具实力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济南)。 2012年“尽刑得势”在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周逢俊山水、花鸟画展。 2012年参加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当代中国名家韩国邀请展。 个展及联展 2011 秋风大雅·中国画家6人展。 2011 宋庄国画院首届扇面展。 2012年澄怀味道周逢俊国画作品展(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2年周逢俊美术馆特辑(一)(二) 2012年 “梦回家山”周逢俊山水花鸟画故乡汇报展(安徽博物馆) 2013年周逢俊大型山水花鸟画徐州展 主要著述 《国画精粹十二家》上海朵云轩出版社。 入选《百年中国画家书法》 《冯远·周逢俊作品合集》上海世博会。 《周逢俊美术馆专辑》(一)16开。 《周逢俊美术馆专辑》(二)8开。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周逢俊山水卷》迎2011法兰克福书展系列丛书。 重要收藏单位 2005一幅山水为国务院会客厅创作,(中国美协安排)。 2005为中央常委办公楼作画二幅(中国美协安排) 2006为国务院创作山水画二幅。(中国美协安排) 2007为中央老干部活动中心创作大型山水画一幅。(中国美协安排) 艺术评论家评品周逢俊(部份摘录) 凤仪楚楚 240cmx119cm 周逢俊笔底灵动、具气韵,非时下俗士所能望其项背。异日,成就讵可限也。 ——文怀沙 雅和韵是周逢俊水墨和花鸟画中最重要的特色。雅的核心是清,是淡,清淡的核心在心,即心清,心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带有古意的画获得空灵虚静之境界。韵,在周逢俊所写的《中国画的“韵”》一文中认为 ,“中国画在艺术精神上是以韵为旨归的。”而这韵味又是周逢俊所欣赏并深有体悟及阐发,韵又有“风姿”,具“幽玄”之趣,能远则远,能深则深。他自述:“我确实喜欢古风的情调,如婉约、典雅、清丽、疏寒、凄美(悲剧美)……这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我发表的数百首诗词大都是此情调。当然,我的绘画也受影响。” ——邵大箴 咏丑石图 119cmx240cm 周逢俊的花鸟画属于大写意花鸟,主要从徐渭、八大山人中脱化而来,其笔墨技法和艺术造诣不亚于他的山水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当今不少徒有虚名的写意花鸟画名家的水平。 ——王镛 周逢俊的画以山水为主,即便画花鸟,他说也以山水之画对待,青藤、八大是其所爱。究其因,亦不过荒寒二字。荒寒,勾连了他的山水画与花鸟画,同时也勾连了他的笔墨意趣。周逢俊说,他的画取宋人构架及元明清人的笔墨。所谓宋画架构,我以为指的是五代北宋时期的绘画,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均能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 ——郑 工 逢俊先生勤于画,山水花鸟妙得其趣。于水墨之道外又雅好吟咏,诗词歌赋无所不擅,以至于每事歌咏,怀旧咏物,论艺言文,纪游抒怀,首首云烟,不乏妙句。 夫诗者,情也。有情意而后有诗赋,然此道不传久矣!书画家之失斯文,于周先生处可见振衰之为矣。 ——梅墨生 周逢俊精山水,工花鸟,且两者均自成一派。其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大气,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润雅逸,而花鸟画则素丽清雅,厚重大气。南与北、现代与传统在他的画作中相融相合,却不露痕迹,自成一体。就笔墨而言,他取法唐宋大家,又融会贯通元明诸家笔法,在长期的锤炼中形成个人独到的面貌。 ——陈明 近观周逢俊先生笔墨用法,你又会觉得,他的画作又有明清文人画的品格,特别是从“用笔铺墨”上来看,更是如此,这就要看他的“花鸟笔意”了。 从2003年创作的《花鸟长卷》开始,到2010年新创的《谷自幽风净》与2011年更新的《墨牡丹图》,在这类的典型花鸟代表作当中,我们看到了 “龚贤笔意”。但在其余的“逸笔草草”的花鸟小品当中, 周逢俊先生又有另外的艺术面貌,似乎又有粗率的“野路子”,徐文长的率真笔意又在其笔端之下被重新演绎了出来。2010年的新作《咏丑石图》与《金堂春慢》则又代表了画家的新的开拓,写意之间又兼有工笔之意,真是亦“写”亦“工”。这皆说明,周逢俊先生的笔墨功夫是历经锤炼的,而且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风貌。 无论是自家山水,还是林间花鸟,为何周逢俊先生的水墨具有如此的“文人气”呢?这大概就是因为,周逢俊先生不仅是位下笔如神的画家,而且还是位追求雅致的文人。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对于当今中国画坛而言非常重要。 ——刘悦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