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他人看自己|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7-13

偶尔有人会说:“我喜欢你的文字。”我会说:“与其说你喜欢这些字,不如说你喜欢你自己。这些字不过是一面镜子,在因缘特殊的时候,成为了折射你性情中某些欢喜、探索、追寻人格、价值、善待外界、他人的一个影子。”

就比好,我们会欣赏某一个的勇气,那么说明我们身上也有未曾完全被挖掘出来,这方面的潜能,你只能通过赞叹他人,这样的方式,表达内心的蠢蠢欲动。试想,若某一天你能觉察到,他人的某些特质就是你,自身的投影,那么你完全可以透过他人了解自己,从而 更好的发掘自己。还或者,我们非常崇拜某一个人对待外界、他人的方式,那么你也可能与TA有着同样的思想和境界,只不过TA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有效,而你比较温婉,含蓄而已。

所以,当我们在对他人赞叹、欣赏时,也应该多留意自己,说不定你们是同类,只不过你的这些特质、品性被压抑、沉睡、忽略,不曾被很好的探索、照顾。

“如果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积极特质,就会觉得别人身上的这些特质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当我们崇拜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崇拜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投射的源泉,承认这些特质原本就存在于我们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找回完整的自己。”这是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西方作者的观点,她的聪慧之处,在于更为可观的阐述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微而复杂的影射,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潜能存在的好品质。从而积极的发挥自己,完成人、事品格上新的突破。

记得H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外企前台,她总是在我面前夸耀她的上司,人事经理:独立、果敢、职业范十足,极具魅力。我当时对她说,:“你这么崇拜你的上司,说不定,你们是同类,她身上有你未曾被苏醒的影子。你不妨可以尝试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说不定有一天,你会离开前台,有更好的职位适合你。”

H对我微微笑,直摆手,说,“不可能。”那时的她刚刚结婚,沉浸在婚姻的享乐与满足中,工资够用,情感恩爱,毫无生活风险可言。她甚至中间有过一段时间的离职空档期。

三年过去,孩子出生,婚姻出现暗礁,与伴侣间性情的倔强,互不认输,导致分居。H需要独自抚养孩子,高昂的寄宿费,她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改变一些窘迫的现状。

生活及人的成长,很多时候就是被逼出来的。这时的她,决定重返职场。三十而立的她,使得自身曾经崇拜上司的一些好品格被激发出来:果敢、上进、积极、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被用到极致,人仿佛脱胎换骨,很快她就由一名前台跻身为人事经理,而她的经理,直接上升为人事总监。

在H身上,我再次确定,某些时候,你所欣赏、崇拜的可能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个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好品质,被你得到认同,而这些认同的特质,也有可能是你身上所潜藏的,未曾发掘的,尝试通过一些努力,就能达成的心中某个愿望。

有愿望,努力去开发,就能实现。邓肯说:“只有唤起人类追求美的愿望,她才能获得美的本身。”换句话说,“只有人觉察到自己对某些人、事,有着强烈的信心与意愿,通过努力,行动去实践它,就能得到愿望本身。”

而这一切的可能性,在于你是否真正能领悟到自身对外界、他人的反应,最终清晰地反射到自己身上,加以修正,从而突破自己。新的自己,人格、心智模式的成长,往往就是这样,不断被刷新、超越。


这是积极,有效,正知、正念的一面。反之,它有可能就是消极、阻碍你前行的动力,成为你讨伐、嫉妒、伤害他人的心魔。

又好比,E是一位年过中年,始终生活波荡的男性。曾经总是各种看不惯一个公众人物:Q,说她做作、自负、爱炫耀。后来,我跟她说,在你看Q的做作,不过是她喜欢如实表达自己而已,她能坦荡地将自身的优缺点,毫无掩饰地呈现在外界;至于所谓炫耀,在我看来,不过是她的生活状态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与外界的一种分享。


“Q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其中一个还是收养,有自己的实体产业,家庭这么多年也是经营得有声有色,是一个非常积极、具有正能量的人。”

而E呢:“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不曾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么多年,从未在一个单位工作过持续三年时间;年仅四十,未曾真正得到过一个女子的钦慕;创业两次,以失败告终;一人吃饱,全家不管;体重与年龄一起,不断增长,得不到控制。”所以,我们看到的E,对外界、他人始终都是充满抱怨、憎恨、万事、人、物难入他眼。

“他人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正是你自己。”还有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也曾就说过:“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给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的伴侣。”

一个人对外界、他人的呈现,很多时候恰恰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内心,倘若你对外界、他人充满抱怨,那么就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生活也拿你没办法;倘若你对他人刻薄、苛刻、计较,那么说明你本身也是一个不够宽容的人。


“相由心造,境随心变”,换句话说,外界、他人就是是你内心投射的影子,你接纳和承认了外界,也就能如实面对自己,从而做到宽恕、理解他人的一切。性格里没有抱怨、怨恨,内心就是祥和、饱满、丰盈。你看待外界、他人也会更自然、轻松,习惯祝福。


倘若你不愿意承认所有一切,自身的缺陷,那么你也就是一个无法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无法接纳,承认自己,也就无法突破、完善、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可能了解自己,从而严于律己去要求自己,以他人好的品性为借鉴,不好的为糟粕,通过觉醒,不断的去修正自己,完成自己心中所能实现的目标,不论为人,还是为事,都是如此。

 

到底是谁在让你精进抑或抱怨?说白了,全然来自,“你的内心,它直接呈现你对待这个世界、外界、他人的方式。”所以,当你随喜、赞叹他人时,你照进的就是自身的美好;你苛刻、讨伐他人,投射的就是你内心的愤怒、嫉妒、不够宽容、不愿意接纳自己的真相;当你欢喜、爱慕他人时,你唤醒的就是自爱、觉悟的心。


透过他人看自己,像一面镜子,看到自身的瑕疵与美好;也像一粒种子,你撒下什么,最终也会收获什么。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外界、他人时,尽可能告诉自己向内走。只有向内,你才可能真正把握好自身,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品质挖掘出来。把那些心中不好的种子连根拔除,从而自带光芒,如实成长,终归是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把他人看得很清楚,而自我往往无法得到深刻、直接的认识。那么,我们不妨借以他人来看清、了解自己。


至于我,同样也持续在认清、了解自己的路上,精进,努力。希望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 END -



作者:蒋婵琴,关注生命实践、精神成长、觉察思省、窥破虚幻、沉静记录,只为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公号:落雪听禅(ID:luoxue_tingch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