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

 日寒月暖 2016-07-13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年名医王杰专访

小暑刚过,紧接着三伏天离大家越来越近,而“三伏贴”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耳熟能详。那么何为三伏贴?三伏贴的适应病证及适应人群有哪些?今年三伏贴的贴治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本期《健康之声》我们邀请到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杰博士为大家讲述有关三伏贴的秘密。

王杰,老年病一科主任,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山西门氏杂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在继承传统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形成了“方精穴简,针药结合”的中医针灸诊疗特色,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同时,在慢性疾病康复治疗方面认识深刻。主要领域为针灸基础及临床研究和“经方”治疗内科杂病的研究。

揭秘三伏贴

据王杰主任介绍,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诸多反复发作的疾病,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但是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对一年中易反复发作和加重的一些疾病,起到调理、预防的作用,它有一定的适应证,并非“万能贴”,具体适应证包括:(一)肺系疾病:

1、过敏性鼻炎:以鼻子痒、眼睛痒(也可表现为耳、咽、上颚痒),鼻塞,阵发性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或稀薄粘液样鼻涕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暂时性嗅觉减退;合并鼻窦炎时还可有头晕、头痛等表现。

2、慢性咽炎:常以咽干、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声音嘶哑、晨起刷牙时有恶心干呕等为表现。病程慢长,易反复发作。

3、体虚反复感冒: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在气温骤变、熬夜、压力大、劳累等情况下,常会发生感冒,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二)脾胃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肠炎;小儿厌食、积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痛经、经量过多或过少。

(四)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五)阳虚性病证:平素畏寒怕冷、肾虚腰酸腰痛、水肿、尿频、不孕不育等。

三伏贴并非人人都适合,在医院贴三伏贴之前,医生都会先询问病史,查看舌苔,诊断是否适合贴三伏贴。不宜贴敷人群包括:比如对药物过敏者;有严重皮肤病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破损的;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都是不建议贴敷的。孕妇和2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进行贴敷治疗,糖尿病患者由于容易引起皮肤溃疡、感染,一般不主张贴敷。

三伏贴有其适应症及其不适应人群,因此建议朋友们不要自己随便贴敷或者自行网购进行贴敷(网购质量不能保证,具体成分不清楚,且取穴定位不准确,影响贴敷疗效),应该到医院进行辩证贴敷,这样不仅你能保障自身安全,而且贴敷的效果会更好。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王主任介绍说,每年的三伏日期都不同,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7日到8月25日这段时间,其中初伏为7月17日到7月26日,中伏为7月27日到8月5日,闰中伏为8月6日到8月15日,末伏为8月16日到8月25日,每伏的第一天至第三天上午进行贴治,此时治疗效果最佳。

三伏贴,有人贴敷后局部可能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敷贴期间贴敷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但一定要用温水,这样才不会影响疗效。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食物。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不宜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取下药膏后,若出现灼痛现象,可涂抹“万花油”,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如果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切莫盲目跟风。

另外,“三伏贴”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对于中老年多种慢性病,通过冬病夏治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而只是让这些患者减少发作危险或阻止发展,“三伏贴”并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西药治疗,因此,患者贴敷期间不能脱离日常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