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陋室铭》谈刘禹锡的局限性

 江山携手 2016-07-13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上学时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人现在依然能完整地背出来,更有很多书家写成字幅挂于书房明志。虽然刘禹锡诗写得很好,但其本人也有很强的局限性,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中便可窥得一二。这句说明其实刘禹锡对白丁是存在偏见的,他耻于和目不识丁的人交往和相处。

    白丁虽然在有的译文中指没有学问的人,但按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讲,没有学问的人贫民百姓占了大多数,只有个别是不学无术的。谁也不希望自己是白丁,大部分人就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无钱读书求学才致成为文盲。

    读了许多刘禹锡的诗,发现描写贫民百姓的作品凤毛麟角,可见他和底层是疏离的。当然我们现在来看古人,不应当求全责备,这也许同他的仕途经历有关系,一直处在上层权力核心的斗争与倾轧中,很少关注民间疾苦,《陋室铭》也是其政治失意后,在困顿中表达一种高洁、不屈的志向。虽然刘禹锡强调了自己的雅,但过于看重自己个人的进退得失,而对广大贫苦大众无疑是歧视的、冷漠的。

    所以欣赏刘禹锡的诗,但也感慨于他的局限性。相对来说,斋主还是更欣赏杜甫、范仲淹的民生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