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许愿真 2016-07-13
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或有作为,则容易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使儿童认识产生扭曲;或不作为,则任凭社会中的负面信息侵蚀,对儿童发展更为不利。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社会教育中儿童视角的缺乏,是正确教育文化的缺乏。

近年来,子女教育受到了家长的空前重视。毋庸置疑,今天中国家庭教育的种种成果以及问题、倾向均与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是社会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家庭教育的进步,同时社会文化的一些错误倾向也强烈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行为。

首先是家庭教育正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变迁。一是家长更加重视教育,无论是各地的家长学校,还是家庭教育读物,都受到了家长的普遍重视与欢迎,科学育儿理念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很多家长注意通过带领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开阔子女眼界,尽可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孩子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三是大多数家长注意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多元的社会影响,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孩子价值观和道德的培养。

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变迁,特别是社会文化价值的演变,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应。

第一,受到功利化思潮的影响,在育人的基本方向以及教育方法上存在多种误区。相当多的家长受物质化价值观的影响,对孩子的期望发生了偏差。因而,教育目标多为分数与排名;方法就是各种奥数班、兴趣班;具体表现就是替孩子做出选择、亲子交流总是以成绩排名为主题、经常以别人的成绩做语言暗示,表扬和批评全部围绕未来期望等等。

第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错位。正是在功利社会目标的影响下,家庭教育等同学校教育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教育不断弱化,并延续、替代学校教育。家长教孩子认字,老师教孩子穿衣的现象很普遍。与此同时,家长对学校教育干预过多,校方在教育过程中畏首畏尾时有发生,家长与教师的相互指责或埋怨,更是形成了对儿童的另一种伤害。

第三,社会教育乱象丛生的局面客观存在,暴力、色情、恐怖等信息广泛存在于各类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传媒之中。在家庭教育中,或有作为,则容易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使儿童认识产生扭曲;或不作为,则任凭社会中的负面信息侵蚀,对儿童发展更为不利。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社会教育中儿童视角的缺乏,是正确教育文化的缺乏。

第四,面对社会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家长的应对能力严重不足。如应对社会对孩子的多元资讯等负面影响,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亲子冲突加剧,过分隔膜的现象普遍存在;早恋、网瘾、学业困难等问题成为难题;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团伙犯罪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限制了社会文化发展给家庭教育所带来的种种促进,也对新时期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说,要从文化教育的视角改进当前的家庭教育。

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加强中国家庭教育文化价值的建设。目前关于家庭教育研究总体上偏重于教育方法模式的研究介绍,较少有深层次的关于家庭教育文化价值的探讨。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文化建构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在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好融合优秀的传统家教文化,其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文化的核心,真正落实到百姓的家庭教育行为中来。

把核心价值落实到教育文化的建设当中,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是扭转目前社会上不良教育观,改变包括具体家庭教育思路和方法在内的,普遍片面追求功利性成才目标的现实的关键环节,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同时还要探索如何在快速社会变革中准确定位家庭教育,建构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在社会日益开放,变革日趋激烈的现实世界,家庭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视野中的家庭教育显然是一个宏观广义的概念。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小的结构,不仅全面折射了社会的全部元素,而且家庭与社会、与学校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复杂。怎样界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定位,在儿童成长发展生态体系中如何调整好三者的关系,摆正各自的位置,使之形成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制约,甚至侵蚀的状况,已成为今天家庭教育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

其次,必须加强家庭教育服务。这绝非是一个家庭教育方法的命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家庭建设和服务的命题。除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外,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引导,即科学儿童观的树立。

儿童是什么?事实上,今天不少的家庭仍然把孩子视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替代,视为按照自己意愿“塑造”的客体。

20世纪,“儿童的世纪”(爱伦·凯Ellen Key,1900)真正到来。现代儿童观建构的轨迹是逐步呈现出来的:从儿童的劳动价值到儿童权利主体的浮现;从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确认到概念的深化和贯彻;从儿童公民观到致力于“建立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所以,从家庭文化价值的角度,需要在所有家长的认知体系中,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是能动的、有潜能的、独特的人。围绕着这一基本价值,需要有一系列的价值与理念支撑:如充分认识少年儿童成长的多元性,了解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全方面,生理、认知、道德、情感、精神、社会;认识少年儿童发展是生命中有顺序、可预期的功能改变;懂得儿童的发展目标是成熟,发展的成熟表现为依赖到自治、被动到主动、主观到客观、无知到有见识、承担责任少到责任多等;把握儿童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特征等等。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具体的教育辅导,需要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具体指导。例如,我们往往使用抽象的概念去谈家庭教育的原则,在家庭教育辅导的视野里,原则需要具象化。

如面对家长,我们可以将今天家庭教育的原则具体为:1.喜欢并经常与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2.会依照孩子的程度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现的机会;3.家中有明显确定的规范可循;4.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岗位,让孩子知道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5.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6.了解孩子自己的规则,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这是具体的,但背后是深刻的理念与价值。

再如,我们过去常常将教育的目标定为客观的、社会性的标准,以今天的社会文化价值来看,一个孩子发展的目标可以确立为搭建起三点支撑。1、物质支撑,重点是培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2、精神支撑,包括有坚定的信仰,有完善的人格,学会敞开自我,战胜自我,调整自我;3、社会支撑,适应制度体系、规则体系和人际体系,认同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有规则能力,会合作与沟通。这样一个儿童为本的价值体系,才是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实务体系。

家庭教育历来都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与社会文化价值息息相关。现实家庭教育中的状况与问题从根本上说,源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而改变现状,实现良性发展,也必须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建设开始。(陆士桢漆光鸿   杨峥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