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坯屋没了
2016-07-12 15:14 石头奠基,土坯砌成,木头搭梁,黑瓦封顶,三间土坯房也就这样盖成。 在那里我们全家人生活了二十几年,直至前年,我家才搬离土坯屋,成为全村最后一家搬进钢筋水泥小铁屋的家庭。一到夏天,我还是想念凉风四透的老屋。 老屋方向朝阳,采光很好,满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老屋没有围墙,没有庭院,唯有着平淡的炊烟。门前放有一排排石椅,以便夏夜乘凉坐,白天用作晾晒比如辣椒,瓜种子。 ◆ ◆ ◆ ◆ ◆ 爸妈爱在土屋里装饰时光。屋前屋后,老妈全种上当季的蔬菜瓜果,做菜完全不用上菜园子去。老爸则开辟土地,原本杂草丛生的瓦砾之处栽上各种花树和石榴树。夏天是容易缺菜的季节,没按时浇水,没施农肥,都会导致菜品断顿。在我记忆里,我家没有过。 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哪怕是南瓜豇豆,也能够炒出肉的味道。没有冰箱的年代,饭菜是不易存放,母亲总让多吃蔬菜,米饭吃不完就晒干。簸箕里放上剩下的米饭,弄均匀,在中午的大太阳下晒3个小时,就妥妥的了,用油锅将晒干的米粒炒得焦黄,出锅浇上白糖,搅拌。一道美味的零食“锅巴子”就诞生了。 ◆ ◆ ◆ ◆ ◆ 正屋里面排满了东西。农耕用的农具比如铁锹、锄头都是放在大门的门背里。菜园子里四季吃不完的菜,老妈会把他们晒干,用袋子装好,挂在土屋的墙壁上。等到菜园子换季没什么菜时,把原来的干货用水浸泡,给家里添个菜。家里养的二十几只山鸡在正屋进门的角落里也有一间集体的小木屋。 谷风车,犁,竹爬一些大件农具都放在灶房,正屋的右边。偶有老鼠露面,全家人都开始追击。在鼠洞口敲击几个小时不见出来,只能从村里哪家抓只猫养。从此夜静常听猫鼠斗。 犁田的犁? 整田的竹爬? ◆ ◆ ◆ ◆ ◆ 夏天里,我喜欢睡在正屋的竹床上。枕着我两三岁用的小枕头,盖着绣有“福”字的小被子。用艾草烟吹过的屋子,蚊子很少。不用风扇,一把蒲扇就够,一晚睡得香甜。 夏用蒲扇? ◆ ◆ ◆ ◆ ◆ 土屋每年都会进行修补,以防漏雨。老爸登高换瓦,洗明瓦(相当于天窗,白色的透明玻璃)免得屋子里光线暗。风雨飘摇了二十几载的老屋进行了大小60几次的修补。我全家遮风避雨的地方,留存有四个人一点一滴的回忆,终究被时代新的追求所取代。 宅基地的再建,正屋,睡房,猪圈,牛栏,全没了,仅留有一间土屋堆放农具。 我知道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在动笔写这些时,有一个声音分明在提醒我:“你有点老了。” 是这样吗? 好想时光稻(倒)留(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