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家并不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

 朴面素心 2016-07-13

对人性的认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见解。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其制度的设计主要是防止人作恶;东方文化倾向于人性本善,最早谈论人本性的,是儒学大师孟子,他曾直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儒学后来发展到荀子手里,他喊出了不同的声音,“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佛家并不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

在人性本恶的观念之下,荀子门下出现了韩非子这样的法家人物。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其出发点就在于人性是本恶;这些认识都非黑即白,过于简单武断,对于人性的认识,佛家最全面、最为深刻。佛家认为,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众生因被无明所覆障,不能明心见性证得菩提。佛家并不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

从这里我们可看出,佛家并不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而是认为人性兼具善和恶,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都存在与人性之中,只不过每个人身上的佛性与无明的比例不同;当无明断尽,佛性就圆成了。佛家并不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忏悔要清净,不清净你留下那个味道在那边会障碍你。

第二,衣食基本具足就好。

第三,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缘是攀缘的缘,物是事物的物,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

第四,居处能选寂静处则就选寂静处。

第五,“不能远离善知识,善知识为成就的最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