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单元 第二节 稳固结构的探析

 lztiandi 2016-07-13

第二节 稳固结构的探析

常州戚实验中学   许明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2、理解结构的功能关系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实验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在《结构和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巩固,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多举些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师生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3、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资源:
  照相机的三角架、铁架台、方木块、气球、一次性水杯两只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问:什么叫结构?哪些事物存在结构?

结构会决定事物的性质吗?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什么?

根据实例说出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结构的基本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理所学的稳定条件。

二、新课教学:

 (一)1、结构与稳定性
  1、结构与稳定性

请举出生活中不稳定结构的一些例子:

底小口大的空竹篓

因货物堆得过高而在弯道翻倒的三轮车

路边倒地的自行车

踩高跷

倒立的啤酒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稳定的东西,如建筑物等。那么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不同的物体这种能力也不同,那么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那到底什么样的结构是稳定的,什么样的结构又是不稳定的?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不倒翁为何不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学生自主的学习得出: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的高低;与地面接触面形成的支撑面大小;结构的形状
  (1)结构重心的位置

     找两个相同的一次性水杯,一只空的,一只装半杯水,在讲台上演示哪只杯子容易倒掉实验,通过实验得出: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通过对照相机的三角架结构稳定性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大小有关。注意:支撑面≠接触面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3)结构的形状。

    进一步说明:往往,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再分析其他案例:课桌椅为什么能平衡?
                  自行车为什么能单脚支撑?
                茶几为什么做得很低?
                  走钢丝的人为什么要拿一条长棒?
                  不倒翁为何不倒?

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都关注比萨斜塔?

得出: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

   再次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明确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列举有关事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3、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条件

课本005页的探究:运动中的自行车只有两个支撑点却不倒下,为什么?

  (1)当我们坐上的时候,自行车重心升高,人和自行车作为一个整体变得头重脚轻,因此会摇摇欲倒.但是一旦它开始前行就容易保持不倒了。对此的部分解释是陀螺运动。当场捻动一个陀螺让学生看现象。如果它旋转得足够快,就会直立不倒,但如果速度慢下来就会摇摆不定并最终倒地。自行车旋转的车轮具有类似的稳定效果。但是物理学家认为,陀螺运动不能解释一切。

  (2)如果我们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是我们会发现,我们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地拐小弯。正因为这些小弯,我们才能保持平衡。当我们向一侧倾倒时,自行车会向这一侧转小弯。这样当我们转小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会使自行车纠正倾斜的程度,从而保持平衡。

  得出:运动状态下与静止状态下物体的稳定条件有所不同。如自行车,高空走钢丝手持长杆

4、结构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结构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人们利用稳定的结构抵抗外力、承受负载,另一方面又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预报地震

  (2)在打水的桶口边挂一重物,在水面时能自动翻倒打水。

(二)、结构与强度

  1、结构的强度

  找两只气球(一只容易吹破,一只很难吹破),让两个学生吹,吹到学生不敢吹时,还继续让他吹,直到吹炸为止。

  结果他们会一人先吹破,一人后吹破,并问他们吹的感受,显然一人容易吹破,一只很难吹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吹破他们所需要的力不一样,也就是他们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不一样。很容易引出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再举例说明并与稳定性作比较。

2、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物体结构强度也不同,那么影响结构的因素究竟有那些呢?

(1)强度与应力 

  请同学们思考: 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构件被破坏的危险程度与什么有关?

  分析: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同时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产生一种抵抗外力的力,称为内力。一般来说,外力越大,构件的内力随之越大,构件被破坏的危险就越大。

(2)强度与形状

  通过同样的纸叠成不同形状承受的力不同来分析,并带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本案例。

(3)强度与材料的连接

(4)强度与受力面积

  演示实验:找一支铅笔,两只一样的橡皮,两只橡皮分别在铅笔两端压铅笔,看哪边橡皮容易破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构件被破坏的危险程度还与它的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被破坏的危险性越大。

(三)、总结:略

作业:P006练习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