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投师门为何是武林大忌

 圆角望 2016-07-13

嫣然(北京)·嫣然小厨

杨过的师傅、全真教的赵志敬对古墓派孙婆婆喝道:“这是我的弟子,爱打爱骂,全凭于我。不许师父管弟子,武林中可有这等规矩?”

孙婆婆大声道:“他早不是你全真教的门人啦。这孩子已改拜我家小龙女姑娘为师,他好与不好,天下只小龙女姑娘一人管得。你们趁早别来多管闲事。”

此言出口,群道顿时大哗。

武林中的规矩,若是未得本师允可,绝不能另拜别人为师,纵然另遇之明师本领较本师高出十倍,亦不能见异思迁,任意飞往高枝,否则即属重大叛逆,为武林同道所不齿。

那么这种规矩从何而来,其中又有什么经济含义呢?

我们或许能从欧洲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和全真派一样,行会中的师傅有着至高的地位。据李普逊的《英国经济史》记载,手工业行会中,师徒关系事实上是一种父子式的关系,学徒不仅在师傅家中学艺,而且也食宿在师傅家中。师徒契约中对学徒的日常行为有许多限制,比较常见的是规定学徒必须忠实于师傅,并承担家务劳动等。

不少行会都有明文规定,除了传授技艺以外,师傅还必须对学徒的品行负责。许多契约明确授权可以对不听话的学徒施以适当的惩罚。赵志敬所说的“这是我的弟子,爱打爱骂,全凭于我”,这在行会中,师傅滥发淫威,随意虐待学徒的现象也相当常见。伦敦木匠行会的一个学徒就因“下流的坏习惯”,在会馆里被当众鞭打。和杨过一样,不堪忍受的学徒时常奋起抗争,一次导致多人被杀的学徒骚乱甚至不得不由英国国王出面解决。

武林中“若是未得本师允可,绝不能另拜别人为师”,行会同样如此。据金志霖的《英国行会史》记载,在大多数城市中,由于严格执行“一人一行业”制度,大部分师傅一般都终身从事某一职业,绝少改行和身兼多职的情况。

武林或者行会不允许另投师门。一个原因是保证师傅们的投资收益,师傅传授武功或者教授手艺,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时间留在师门效力就是使得师傅的投入有了可靠的产出。关于这一点,行会往往是通过契约来约束,师傅和学徒的契约就包括学徒年限、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而武林则通过江湖中默认的规矩和道义来约束,一旦违背,就会被武林同道所不齿。

不能改投师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保护武林门派(手工行业)的知识产权,比如全真教的心法和剑法是该教的核心资产,如果徒弟能够轻易改投他派,则容易造成全真教的武功外流,被其他门派掌握甚至找到破绽。同样,对于行会来说,学徒在学习时将接触并学习本行业的技艺,而通常这些技艺都是保密的,不得随意外泄,学徒必需承诺日后继续留在该行业。

因此,孙婆婆信口开河,说杨过已改投古墓派门下,的确是犯了武林大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