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用技术导学》---高一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教案

 lztiandi 2016-07-13

高一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通用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2、  使学生了解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结构

3、  使学生了解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安排

4、  使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学分认证和评价

5、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通用技术

[课题引入]

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1、国际因素

20世纪80年代,引起世界瞩目的《美国2061计划》指出:在下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技术是变化的中心,---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英国从1988年开始把“设计与技术”“信息交流与技术”规定为“国家课程”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

日本1999年颁布、2003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其技术类课程的科目设置及其学分为,家政基础,2学分,生活技术,4学分,信息,2学分,还设有以工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艺课,2学分。

韩国提出“设计立国”汽车、电子、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

2、中国现状的需求
  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欧美惊呼“中国威胁”,但进入欧、美市场的纺织品,轻工业产品和部分电子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不高,价格被压得有很低。而且动不动要受到“反倾销”法的制裁。和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中国用世界30%的能源消耗换来了每年8%的GDP增长,同时带来了惊人的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

中国的教育发展很快,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四、五百万,但许多一流学生去了国外,应试教育培养出考试高手、竞赛尖子,但他们中有许多缺乏创造能力,被企业、公司拒之门外。    教育功能的异化令人担忧,中考、高考成绩的好坏已成为学校生存发展、领导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干部聘用、教师上岗下岗的主要考量。于是为了提高成绩,几乎所有学校都采用用最简单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学习使学生苦不堪言。课程设置单一,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许多学校还擅自砍掉了劳动技术课,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更谈不上具有技术素养,选择和设计能力。

3、千呼万喊课改方案终于出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框架

中国的课程改革顺应国际潮流,高中三年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学习领域,八大领域之下又设置了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而每个科目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高中三年,学生只有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能毕业。

技术领域的设立、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突破,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难点,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增长点。

[课堂正文]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它与劳动技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从纷繁浩杂的技术体系中根据高中技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任务选择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学生发展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2、通用技术与劳动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通用技术的课程理念主要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关注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基于学生的实践,但不囿于靠学生动手实践,它把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载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

而劳动技术只注重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思想、劳动观念、劳动技能进行训练,在教学上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给学生分析通用技术的课程结构

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2”,其余7个为选修模块,它们是“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汽车驾驶与保养”、“现代农业技术”。每个模块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先修模块。建议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到少再先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三、通用技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安排

 

模块

模块内容

课程安排

技术与设计1

1、技术及其性质

2、设计过程

3、设计的交流

4、设计的评价

高一第Ⅰ、Ⅱ、Ⅲ、Ⅳ学期

技术与设计2

1、结构与设计

2、流程与设计

3、系统与设计

4、控制与设计

高二第Ⅰ、Ⅱ学期

电子控制技术

1、传感器

2、数字电路

3、电磁继电器

4、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高三第Ⅰ、Ⅱ、Ⅲ、Ⅳ学期

家政与生活技术

1、家政概述

2、家庭管理

3、家庭理财

4、家庭保健

高二第Ⅲ、Ⅳ学期

建筑及其设计

1、建筑与文化

2、建筑结构及其简单

3、建筑村料及其加工

4、建筑构筑及其设计

1~2年内开设一次

服装及其设计

1、服装与材料

2、服装与文化

3、着装设计

4、服装设计

1~2年内开设一次

简易机器人制作

1、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

2、单片机与控制电路

3、单片机与传动机械

1~2年内开设一次

汽车驾驶与保养

1、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2、汽车驾驶有关法规

3、汽车驾驶技术

4、汽车例行保养

2~3年内开设一次

现代农业技术

1、绿色食品

2、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

3、无土载培

4、营养与饲料

5、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

6、农副产品的营销

1~2年内开设一次

 

四、通用技术的学分认定与评价

根据我校制定的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法,通用技术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方案。学生模块学分的获得与否取决于学生模块学习的总评成绩,它由三项构成:学习课时要求、学习过程反映及模块终结性考试,三项都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具体操作如下:

1、学习课时要求

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学习课程,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90%方为合格。学生学习课时由班委登记。

在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视为课时不合格:

(1)累计无故旷课达4课时;

(2)累计请假超过20课时且又不能自学。

2、学习过程反映

(1)学习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分别记为A、B、C、D、E。

(2)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及课外完成技术模型三个方面。

①课堂表现性评价

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技术试验活动),本年级组设计了以下表格(见表一)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该表格由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次数以“正” 字累计,每星期结束后学习委员上交科任教师进行汇总。模块教学结束后,科任教师以累计次数在全班上的排名情况确认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级。

 

年段

 

班级

 

模块

 

序号

姓名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创新精神

合作精神

资料收集

…1

 

 

 

 

 

2

 

 

 

 

 

 

 

②完成作业情况评价

作业主要指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包括课本上的课后练习、技术图样的绘制及技术试验报告的撰写等,主要评价学生作业完成的次数及质量。

若学生有三次不交作业,则该项评价等级即为不合格,得“E”;在完成全部作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确定等级;若有一次或两次不完成作业者,作业评价等级只能拿B级以下。

③课外技术模型的制作

如《技术与设计1》模块学习中,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外模型有“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台灯的制作”等,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检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学生只要有一次作品不完成,则该项评价视为不合格。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内各个组员的等级得分是一致的。

(3)学习过程综合评价

课堂表现性评价、完成作业情况及课外技术模型的制作构成了模块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这三项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学习过程综合评价为不合格。在三项都合格的基础上,若有两项以上评价得“A”,则学生过程综合评价确定为“A”等级,若只有一项得“A”,则综合评价只能是“B”等级,依此类推。

3、模块考试成绩评价

模块考试成绩主要指模块结束后的终结性考试,考试采取百分制,模块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包括60分)方为合格。

学生必须符合模块学习课时要求,学习过程综合评价、模块考试成绩评价都合格后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并将各项评价记录在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表中。

 

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表

入学时间

 

班级

 

模块内容

 

任课教师

 

序号

姓名

学习课时

学习过程

模块成绩

学分

备注

1

 

 

 

 

 

 

2

 

 

 

 

 

 

                 

注:

1. 学生因修习时间不足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在补足修习时间后给予认定。

2.学生因学习过程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如未完成作业或模型制作等,责令其完成后方可给予相应学分。

3.模块终结性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向年级组申请一次补考。学生补考仍不及格者,可申请重修。

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通用技术

(1)知道通用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技术行力能力、技术思想、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2)刚开始学习时先全面了解通用技术的大体内容,分清课程的主次。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导读:明确学习目标,会使我们明确学习的方向,为进入学习过程做好心理准备。

(3)学习中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

(4)在进行制作时,要先进行信息的处理信息和构思设计方案

例:制作一个便携的小板凳

(5)评价设计构思,制定设计方案

(6)积极参与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制作完之后再进行评价反思,不继进行改进。

(8)课后多去挖掘一此要创造性的东西,以利于开拓思维。

(7)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课堂课外作业。

[总结]

未来社会在接纳一个人时,不再仅仅关注学历的高低,更关注的是你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技术素养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不要因为通用技术课还没有进入高考就忽视她,通用技术课将为你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国外留学的中国优秀学生常被外国学生称为“牛津词典”,这固然值得骄傲,但我们期盼的是中国的学生中能诞生济身世界的一流的科学家、发明家和设计大师,那么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便指日可待。

[作业]

收集具有创新意识的图片(网络图片或书本图片),每人到少5张以上并它装订好(最好装订都是有创新意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