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爹要学曾国藩: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我心飞翔dby 2016-07-13

毫无疑问,曾国藩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学识渊博,受人尊敬,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兴第一名臣”“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事业如此成功,家庭教育又如何呢?不消说,《曾国藩家书》无数版本,无数销量,就是最好的成功见证。

身居高位,长年在外,公务繁忙,他教育子女又有什么成就呢?

长子纪泽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更是刻苦学习英语,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很深。难得的是,不仅儿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 据调查,曾国藩及其4兄弟家族,绵延至今近200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的兴旺,自然离不开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曾国藩虽然无法亲身教导子女,但是通过书信的方式,一样把子女教育得让人钦佩。不管多忙,哪怕深夜,他也会阅读子女书信,给子女回信。

他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巨额的金钱,却留下了可以传承家族百年的教育智慧。

勤俭持家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既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

治国无小事,教育女子也是一样。他对子女的教育,大至军国大事、官场迎送、读书治学,小至扫屋抹桌、收粪锄草、养猪种菜,都纳入了他的家庭教育项目。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要下厨做饭菜,夜晚要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从容闳送礼这事上,他教育纪泽,人情往来要有,但是要有原则底限。多么小的事,在教育子女上都是大事,正是因为他的原则和自律,曾家的子女都自强自律,没有借助曾国藩的政治资源敛财、为祸一方。

言传身教

他不仅要求子女怎么做,更拿自己做示范。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他还拿出毅力改正不良习惯,戒掉了多年来养成的抽烟的习惯,为子弟们作了好榜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自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

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30年。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标。

读书明理

曾国藩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但他却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科举,他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曾国藩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他更注重家庭教育。他从的教子智慧可以说是生根于传统文化,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勤俭持家、言传身教、读书明理,他的子女用事实证明了他这套理论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微信号【品读曾国藩(pinduzgf)】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国藩:坚持坚持就习惯了


曾国藩10副对联,读懂圣贤大智慧!


我们为什么要读曾国藩?


曾国藩:要不要顺着命运一直走下去?


曾国藩:唯读书可放大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