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市全面深化接轨大上海三年行动计划 (2014

 方圆儒人 2016-07-13
为充分利用嘉绍大桥和沪杭甬高铁建成通车的重大契机,抢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化与上海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重大决策,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部署,把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绍兴行政区划调整和嘉绍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按照行政推动、上下联动、政企互动、内外促动的要求,全面深化实施接轨上海主战略,大力推进理念、规划、交通、产业、要素、平台、市场、社会、自贸区和机制保障等十大接轨工程,加快把绍兴建设成为杭州湾南翼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主动接轨。主动借势上海、借力上海,自觉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深度参与上海市场的竞争,加快建立与上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全面接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全面融入上海的开发开放,实现观念共塑、规划共绘、产业共兴、要素共保、机制共建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新格局。
——错位接轨。坚持把发挥比较优势渗透于“接轨经济”竞合全过程,找准绍兴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中的“座位”和“坐标”,促进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在接轨上海中提升、壮大绍兴。
——合力接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专项对接规划,引导调动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接轨上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合力接轨上海的良好态势,推动接轨上海工作由局部向整体、由分散向集中、由初级向高级转型。

二、主要目标
围绕“桥头堡”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通过全面对接、重点突破,加快引进一批资源要素、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完善一批体制机制、推进一批改革试点,力争到2016年,把绍兴打造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地、上海市民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上海农副产品的重要供给地、上海建筑市场的重要外源地、上海要素资源辐射的重要承接地、上海公共服务的重要扩散地。

三、工作举措
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推进“十大接轨工程”,提升接轨上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努力推动绍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理念接轨工程

1、学习上海先进的创业创新理念。学习借鉴上海“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坚决打破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自我感觉良好的封闭观念。学习借鉴上海“敢为人先”的创业观,彻底改变稳重有余、闯劲不足的小农意识。学习借鉴上海“着眼长远”的战略观,克服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的短视行为。学习借鉴上海“团结协作”的大局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经济区域理念,消除“只拨小算盘,缺乏大局观”的小我思想。

2、学习上海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学习借鉴上海以静动态交通管理和综合交通体系协调管理为重点的交通组织管理经验,以城管顽疾治理、空间秩序规范和城市绿化管理等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管理经验,以文明工地管理、建筑渣土管理和掘路施工管理为重点的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经验,以市政设施维护、公共服务供给、住宅物业管理和城市应急管理为重点的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经验,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法制化、柔性化、民生化。
(二)规划接轨工程
1、编制与上海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规划。贯彻实施《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打破狭隘地域观念,破除自我封闭思想,着眼于把绍兴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市”,加快启动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借鉴上海“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规划理念,发挥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优势,深入挖掘生态要素,做好“水城”文章,加快编制绍兴水城规划,着力建成“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现代水城。
2、编制与接轨上海战略相配套的交通规划。着眼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从长三角区域的视野出发研究绍兴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公铁水港一体发展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综合交通一体化和绍兴市域交通同城化,将绍兴打造成北通沪苏、南下温台、东连宁波、西接杭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3、编制与上海产业升级相衔接的产业规划。深化《绍兴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专题研究》,明确各区块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其中,北部区域发挥临沪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优势,规划建成接纳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和协作配套的主平台;中部区域依托现有服务业基础,规划建成承接上海现代服务业梯度转移的示范区;南部山区依托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成上海乃至长三角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后花园。
(三)交通接轨工程
1、加快推进“陆”上接轨。利用嘉绍大桥、沪杭甬高铁、钱江通道通车契机,加快规划建设杭绍台高速、杭绍甬高速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形成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干道、市域铁路和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构建中心城市内部快速通道“半小时交通圈”、市域高速公路“1小时交通圈”,到达上海高速铁路“1.5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
2、加快推进“海”上接轨。把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契机,加快推动滨海新城规划港区建设,科学规划实施上虞杭州湾港区作业区闭合式码头工程,建设满足5000吨并预留10000吨海船通航能力的船闸工程和21个3000吨级以上泊位年吞吐1000万吨的出海码头,加快建成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和嘉兴乍浦港的重要输运港和补给港。
3、加快推进“空”中接轨。加快精功滨海新城临时起降点、绍兴鉴湖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上虞启德通用飞机临时起降点建设,开辟精品通勤飞行线路,尽快打通沪绍空中走廊。加快31省道北延工程建设,打通绍兴至萧山机场的快速通道体系。
(四)产业接轨工程
    1、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把握重构绍兴制造业的总体方向,积极引进上海乃至国内外的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成果,通过吸收、消化、创新,努力缩小技术差距,加快应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昌海生物、浙江医药、新和成等龙头企业培育,积极承接上海生命健康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加快精工通航总部基地等通航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中国商飞、上海启德航空等航空企业对接,承接飞机修造、航空航天零部件等航空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发展示范区。以绍兴高新区为重点,承接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数字音视频、通信电子等产业,积极发展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加速开发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语音等产品,承接软件外包。引导各区、县(市)及市直开发区依托各自产业基础,积极承接汽车、装备、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转移,建成上海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后源基地。
2、打造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承接基地。按照重构绍兴服务业产业的总体要求,把握上海自贸区建设契机,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构建“四港六仓五板块”(四个综合性物流港、六大公共仓储基地、五类多式联运板块)的中心城市物流布局架构,打造1-2个以普洛斯物流产业园为代表的服务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大型物流平台,引进和培育1-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物流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及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后台服务产业为重点,承接上海金融业转移,建设长三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发挥人文资源优势,承接国内外文化产业转移,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和产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动漫游戏、现代传媒、文化创意、数字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新亮点。
3、打造上海市民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以“重建绍兴水城”为契机,依托绍兴山水生态资源和人文特色,开发文化休闲、度假养老等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着力构建“一核两翼”的“全市游”旅游线路,打响“老绍兴、最(醉)江南”旅游品牌。加强绍兴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加大长三角自驾游、自助游、休闲度假游客源市场营销。赴上海开展旅游市场奖励营销,做大地接市场、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把绍兴打造成为上海市民首选的旅行出行地。
4、打造上海农副产品的重要供给地。抓住上海农产品消费升级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茶叶、蔬菜、畜牧、水产、花卉、竹木、干鲜果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到2016年,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珠茶、珍珠和蔬菜等特色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支持相关企业主动拜访上海重点机构和重点客商,扩大客户群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上海农产品质量检测相互认证制度,开辟农产品供沪“绿色通道”,完善供沪农产品市场网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入上海大中型超市采购网络,在上海设立直销店、专卖店等营销平台,提高绍兴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5、打造上海建筑市场的重要外源地。充分利用建筑业整体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动员建筑企业家为我市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引导建筑企业做强主业,做优专业,培育航母式建筑企业,推动房建企业与专业企业联合重组,实现由单纯施工为主向项目总承包为主转变。巩固提升上海建筑市场份额,积极拓展上海周边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接上海标志性工程,扩大绍兴在沪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6年,力争建筑业进沪施工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左右,继续保持省外市场首位。
(五)要素接轨工程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挥临沪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绍兴商会作用,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工作目标,每年在上海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10场以上,瞄准在沪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以生命健康、通用航空、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科技金融为重点,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情感招商、环境招商、领导招商、以商引商和民外合璧招商,突出小规模、多批次、主题化、专业化的方式,力争使我市成为在沪国际资本延伸投资的“第一站”。抓住上海国资改革和我市越商回归工作机遇,对接上海国企和在沪越商,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
2、强化金融对接合作。依托镜湖金融集聚区等产业平台,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争取上海及外资驻沪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来绍开设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引进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各类新型金融业态。引导平台公司主动出击,加强项目包装与推介,吸引上海及境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借鉴上海经验,进一步深化人民币跨境试点结算工作。加强与上海及境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开展两地金融联合贷款业务。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筹集资金,提高我市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3、加强科技对接合作。依托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高新技术孵化器、大企业研究院,主动对接上海科技园和上海高校、院所,大力引进上海等地的大院名校,积极吸纳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联合实施高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把绍兴建成上海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鼓励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以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相互参股、共建实体等形式,共同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定期组织企业到上海开展科技合作对接,力争引进3-5家具有较强成果转化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4、推进人才引进交流。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建立健全项目制、候鸟制、兼职制、组合式等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增强对上海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利用上海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推动两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促进我市干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招聘机制,在上海人才市场设立窗口,定期在上海举办人才招聘会,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来绍就业。积极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企业经营人才和科技带头人到上海有关高校进修,定期选派中青年干部到上海自贸区及上海市辖区业务部门挂职锻炼等。加快绍兴人才村等高端人才公寓和高端民办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留才环境,提升外引人才的归属感。
5、拓展信息资源吸收渠道。发挥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职能,强化各类信息资源收集,切实做好接轨上海的牵线、协调、服务工作。发挥上海市绍兴商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政府与在沪企业联系的重要纽带、吸收上海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积极关注上海国资改革动向,引导我市优势企业参与上海国资改革。
(六)平台接轨工程
1、全面深化两地平台合作。发挥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滨海新城江滨区等8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临沪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对接,着力推动滨海新城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合作。到2016年,力争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有关开发区签约合作全覆盖。
2、建立沪绍合作产业园。按照“区区联动、品牌合作”的思路,借鉴异地联办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在滨海新城设立沪绍合作产业园,主动对接上海乃至国内外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重点引进上海市国家级、市级平台的品牌、管理、招商资源等,实施重点产业接轨,大力引进、培育各类新兴产业,建设滨海新城航空产业园、滨海新城医药高新区和绍兴金融财富创新中心等若干优势产业集聚区。各区、县(市)至少形成1家以上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园区的主要接轨平台,以及若干个“区中园、园中园”接轨载体平台,全面推进与上海重点产业园区的紧密合作。
(七)社会接轨工程
1、加强卫生领域的对接合作。以开展省级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支持上海各类资本进入我市医疗卫生领域,举办或合作举办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积极深化上虞人民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嵊州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协作关系的基础上,选择1-2家医院与上海有关医院深度合作。积极与上海名校名院开展医疗科研项目合作,组织各类医务人员赴上海培训,定期邀请上海等地专家来我市坐诊或参加疑难病例的讨论及会诊,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
2、加强文化宣传领域的对接合作。学习借鉴上海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在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和发展动漫、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方面,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交流,促进绍兴传统文化和上海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定期举办“上海绍兴年”、“招商活动周”、“沪绍合作论坛”,在上海主流媒体开辟绍兴专题(或专栏),用好两地人脉资源,持续开展沪绍两地官方交流、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
3、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对接合作。以绍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市民卡的各项功能,推动两地市民卡在公共交通等领域的互通使用。主动与上海医保机构衔接沟通,稳步推进医疗保险代办服务。根据全国异地就医发展趋势和浙江省的统一部署,加强与上海医保合作,推动两地医保卡刷卡结算。加强交通电子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与长三角城市交通一卡通服务。
(八)市场接轨工程
1、共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商品、产权交易、金融、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要素市场网络体系,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加快推动市场准入一体化,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强化市场监管联动和对跨地区经济违法行为的查处。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相互认证体系为重点,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执法标准和市场交易规则,加强联合执法,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加快推动质量互认、资格互认制度,促进商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无障碍流动。
2、建立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营造诚实守信大环境,加强集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于一体的全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构建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种电子证书的互认和社会信用数据库的资源共享。与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共构商品检测网络,共建诚信企业推荐制度,共筑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企业征信、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方面的政府合作,开展重点领域联合执法,共同整治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3、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以我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无线骨干网、宽带骨干网以及3G、4G、Wifi等多种制式综合服务的无线通信体系建设,加强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互通互联建设,争取率先将绍兴建成长三角智能现代化城市。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数字社区的资源整合和联网建设,推动沪绍两地在企业投资、人才流动、科技合作、劳务需求、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九)自贸区专项接轨工程
1、探索设立自贸区项目协作区。借鉴嘉兴经验,推进我市与上海自贸区签订战略合作,争取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新城项目协作区,在招商、产业、贸易、金融、财政、改革、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推动自贸区功能在绍兴落实。
2、谋划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探索设立驻自贸区办事机构和网络对接平台,以轻纺城物流中心、绍兴国际物流中心,以及绍兴滨海新城等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谋划设立公共保税仓库及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监管区域,实现与自贸区的联动。
3、加快陆路口岸建设。以海关总署开展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为契机,加快绍兴国际物流中心、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与宁波港、绍兴港与上海港的对接合作,打造成为具有口岸功能的服务平台。建立沪绍、甬绍口岸联动机制,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推广绍兴国际物流中心的中小微企业转关拼箱、保税物流等服务,推进沪绍、甬绍通关服务一体化。
4、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借鉴推广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建立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加快建立政府服务网,进一步推广“中介超市”建设模式。
5、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明确规定的行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建立市场主体登记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和其他信息。
6、深化外贸出口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市场采购”外贸方式,注册登记“市场采购”外贸公司,争取条件放宽外贸经营权准入标准。抓住浙江省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省的机遇,利用好跨境电子商务地域差别小、发展迅速的特点,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的合作,大力培育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
(十)机制保障接轨工程
1、健全接轨机制。充分发挥市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量,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在长三角市长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拜会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机制,建立市政府领导与上海市各辖区政府间领导互访机制。完善市级有关部门与上海市相关部门、市直开发区与上海市有关开发区间对口交流机制,促进两地专项合作。
    2、完善接轨方案。在《绍兴市全面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基础上,市级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出台自贸区、规划、产业、要素、平台、市场、社会等一系列专项对接工作方案,形成“1+X”的接轨上海工作体系。各区、县(市)及市直各开发区也要制定本辖区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
3、落实接轨任务。各区、县(市)及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绍兴市全面深化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及本区域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制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书,明确责任单位,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主要项目,跟踪责任事项,增强接轨上海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有效性,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4、强化接轨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将接轨上海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市)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围绕接轨上海的工作重点,加大督查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工作中不作为、不配合、消极应对、推诿扯皮等情况予以严肃追责。
5、加大接轨宣传。将2015年定为“绍兴市接轨上海宣传年”,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宣传方案,引导我市主流媒体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我市接轨上海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报道进展动态和工作成效。同时,要加强与上海等地媒体的联系,宣传推介我市在产业特色、创业氛围、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市在上海的影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