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在长三角推进产业梯度衔接共赢模式共建异地工业园区情况

 城市行者 2012-11-19

去年以来,上海开始探索在长三角地区推进产业梯度衔接共赢模式,通过共建异地工业园区,引导企业构建合理布局,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在异地建工业园区,这反映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经进入以跨省市共建开发区为综合平台的新阶段。对此,我市应予关注,结合市内实际,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移,通过共建异地产业园或开发区分区,提升、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一、上海异地工业园建设的概况

目前上海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分别建立的异地工业园和开发区分区,主要包括:上海外高桥江苏启东产业园、上海嘉定工业区江苏建湖科技工业园、江苏大丰和海安的上海杨浦工业园、上海长宁区临空经济园江苏盐城工业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浙江海宁分区、上海新长宁集团与浙江湖州共建多媒体产业园;上海通用汽车在安徽广德建研发中心、上海华谊集团在安徽皖江建化工基地等。

1、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位于启东滨海工业园内,由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与启东滨海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上海、启东各占股本60%40%。启东产业园规划开发5.33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开发208亩,二期开发1.08平方公里。产业园以高端机械、电子产业为目标定位,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企业,采取“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的模式开发建设。

2、上海嘉定工业区建湖科技工业园。上海嘉定工业区建湖科技工业园是江苏盐城市首家与上海开发区进行深度合作的工业园区,由上海嘉定工业区与建湖县开发区共同建设,双方签署正式合作协议,通过合资章程,成立合资公司,一期总投资10亿元,先后引进实施22个来自上海及其周边的项目。在完成一期1080亩土地的项目布局后,双方正在规划征地1500亩,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并着手建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用担保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支撑总部经济。

3、江苏大丰和海安的上海杨浦工业园。位于江苏大丰和海安的上海杨浦工业园是“一园两基地”的布局,分别设在江苏大丰和海安。大丰工业园首批共开工建设5个项目,占地764亩,总投资14.95亿元;海安工业园首批共开工6个项目,占地282亩,总投资5亿元以上。两基地统一开发,共同管理,用工成本大、占地较多、管理比较成熟的企业倾向于向大丰集中;而精细加工、用工成本小、占地较少、管理比较简单的企业倾向于向海安集中。

4、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该分区位于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在发展定位和目标上,根据规划,海宁分区定位于新兴技术产业园区,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计划用五年多时间,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不少于5家,培育销售收入过1亿元人民币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家;完成总投资超10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使分区成为规划布局合理、投资环境优美、自主创新能力较强、高新技术特征明显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上海异地工业园区的主要模式

1、股份合作管理模式。即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共建园,交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例分成,如外高桥启东产业园,上海、启东各占股本60%40%,税收等收益按照64分成。该模式运作规范,双方积极性都很高,适合资金实力较强、园区开发经验丰富的发达地区政府、园区或大企业与具有较强园区开发经验的一方开展合作。目前,江苏与上海主要采用这一模式进行两地合作共建开发园区。

2、异地生产,统一经营模式。园区运作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生产基地在异地工业园区。企业作为独立投资主体,独立承担土地费用、基建成本,独立进行建设、生产。两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园区管委会,双方派员,统一负责园区的建设管理,共同开展对企业的服务,并按有关协议实现利益共享。如上海杨浦工业园大丰和海安工业园,即入驻杨浦异地工业园的企业,总部不迁移,其研发和经营职能仍留在上海杨浦工业园。

3、股份合作和委托招商综合模式。如上海嘉定工业区建湖科技工业园,通过双方成立合资股份公司来共同建设区中园,收益按股本结构分成;又采用产业招商的模式委托上海方开展招商,对于通过上海方引进的项目,受托方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外,5年内,对所引项目产出的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份获取40%的分成。

三、上海建异地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上海开建异地工业园区是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探索,在“梯度”中理顺区域内的要素优势,形成“共赢”内在动力。异地建工业园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提高上海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增加承接地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幅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地招商引资的产业水平。三是带动承接地产业的调整和重组,有利于当地产业的优化升级。四是给承接地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五是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格局。

四、对我市的建议

我市具有很多承接上海开发区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可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与周边欠发达地区共建工业园,进行“腾笼换鸟”实施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经济联动发展。对此,建议:

1、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目前,发达地区对产业转移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面对本地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偏高、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推进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又担心产业空心化,出现税收减少、产业竞争力下降、就业不足等问题。为消除顾虑,我市要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一是承诺将转移企业的管理营销部门留在发达地区;二是通过税收分成让发达地区政府分享共建园区收益。

2、加大对合作共建园区的支持力度

一是给予共建开发区更大的财税政策支持。目前,江苏省政府已出台了支持上海与该省共建园区的财政扶持政策,合作共建园区参照享受江苏省南北共建区中园有关财政政策;江苏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以奖代补1000万元,专项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贷款贴息;园区内新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省分成部分,通过年终结算予以返还,专项用于园区滚动发展。我市可借鉴江苏的做法,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共建园区发展,优先支持共建园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规定前若干年内,将园区内的税收全部返还给园区,用于园区滚动发展和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成立相关工作推进小组。可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我市开发区合作共建推进小组,建立统一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协调合作共建中的具体事宜,帮助解决在共建开发区方面遇到的困难,主动与上海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强与其在共建开发区方面协商和合作。定期召开开发区合作共建会议,对合作共建成果进行评估和通报,确定阶段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小组,积极承接上海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努力发展我市先进制造业,淘汰落后和耗能产业。

三是加强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共建开发区,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开发区商贸物流、科技研发、商品检验、进出口以及金融、法律、审计、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建设公共研发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促进国家和相关的商品检验、海关等机构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等活动,注重为园区职工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努力提供共建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3、充分发挥开发区协会等中介促进作用。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协会、各行业协会等中介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协会与上海等地开发区协会联合,签订区域合作共建开发园区的行动协议,帮助各开发区公司与上海等地有关开发区公司之间沟通协调,提供扩大共建的便利渠道。

4、出台产业园区转移意见,促进实施产业转移。由于看到了异地工业园区的发展优势,目前广东、四川等省份都纷纷出台政策加以扶植,深圳市政府为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发布了《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2009——2012)》。建议参照兄弟省市的经验,出台促进我市产业有序转移的意见,鼓励通过共建园区的形式,将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