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展】JACC综述:9图认识自发性冠脉夹层

 金猴纳福 2016-07-13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对SCAD患者的管理策略,内容涉及SCAD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下面我们以图表的方式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



图1. SCAD发病机制

(A)正常冠状动脉。(B)血管内膜破口致撕裂,形成壁内血肿。(C)自发出血流入动脉壁,形成假腔。



图2. SCAD诱发与促发因素



图3. SCAD表现症状



图4. 冠脉内影像学检查的优劣势比较



图5. SCAD造影分型

(A)1型:左前降支远段SCAD,动脉壁染色(*)。(B)2A型:左前降支中远段SCAD(两箭头间)。(C)2B型:对角支SCAD(*),其在1年后愈合(D图*)。(E)3型:回旋支中段SCAD(*),附有OCT影像,显示壁内血肿(F)。



图6. SCAD诊断简易流程图


鼓励早期行冠脉造影,评估是否有1型SCAD造影表现。若没有,寻找是否有2型SCAD造影表现,考虑OCT/IVUS或再次造影检查,确诊SCAD。若有3型SCAD造影表现,行OCT/IVUS检查。



图7. SCAD冠脉内影像表现

(A)OCT影像显示假腔和壁内血肿(IMH)(+)、内膜破口(箭头)。(B)OCT影像显示假腔和IMH(+)。(C)IVUS影像显示假腔和IMH(+)。



图8. SCAD管理流程图


保守治疗通常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以及院内监测3~5天的患者。若可行,包括PCI在内的血运重建考虑用于那些有高危特征的患者。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人群,可考虑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左室辅助装置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图9. SCAD行PCI的挑战与建议


研究者总结认为,在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原因中,SCAD虽然不是非常常见,但是也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少见,现在对它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SCAD通常有诱发因素,如肌纤维发育不良、精神压力。除非患者症状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是左主干夹层,否则对SCAD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急性期生存率很高,然而,长期不良心脏事件也时常发生,包括SCAD再发,因此对SCAD患者应密切随访心脏事件。


参考文献

J. Saw, G.B.H. Mancini, K.H. Humphries. Contemporary Review on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6;68:297-312.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 美编 柴明霞┆制版 田新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