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PCI解码·第20篇】自发性冠脉夹层的不介入原则:保守治疗是王道

 飞跃海豚 2018-05-19


  • 本期话题——自发性冠脉夹层的不介入原则:保守治疗是王道

黄浙勇(42K).jpg

黄浙勇 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我们对自发性冠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SCAD)有了二大认识进展。其一,SCAD并非罕见病,在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中甚至属于常见病,占50 岁以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1/4;其二,临床实践发现,保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肿可吸收(图1),鉴于此,我们提出不介入(药物保守治疗是王道)、少介入(保住大血管、恢复前向血流)、轻介入(避免血肿扩展)三大原则

本节阐述不介入原则。

图片1.png

△图1 SCAD保守治疗的有效性。

47岁女性,胸痛1周,加重2天。

心电图示Ⅱ、Ⅲ、aVF 导联异常q波;Ⅱ、Ⅲ、aVF、V2 -V4 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5-1.0 mm, T波双相、倒置(A)。cTnT 0.820 ng/ml,CK-MB 35U/L。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中段发出对角支后突然弥漫性变细,末梢端绕过心尖部供应下壁心肌(B),提示壁内血肿形成。

予保守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贝那普利等,住院观察7天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左前降支狭窄消失(C),提示血肿吸收。

【药物治疗】

不介入原则并非禁止介入,而是指PCI仅局限于高危患者,如症状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学不稳定或左主干夹层患者。“保守治疗是王道”的意义在于提醒介入医生,避免手痒而轻易尝试支架治疗血流正常的SCAD!

PCI并非首选策略的原因如下

(1)SCAD常表现为临界病变,前向血流基本正常,无需PCI;

(2)SCAD没有斑块,大部分壁内血肿能在1个月自行吸收,无需PCI(图1);

(3)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介入干预,目前手段均无法阻止SCAD再发。

2017 TCT会议Rajiv Gulati教授分析了17项有关SCAD的研究,保守治疗患者院内结局显著优于PCI患者。SCAD所致血管完全闭塞行PCI患者院内死亡2%,PCI失败率27%(失败定义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或支架置入后无复流),需紧急行冠脉旁路手术者达17%;对血流正常的SCAD施行PCI易导致紧急CABG增加,PCI操作失败率高。因此SCAD最高层面的介入技巧是“不做介入”,只要血流正常,建议保守治疗。

不介入并非不治疗。“保守治疗”仍需治疗,但SCAD的处理和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处理相迥异(表1)。

根据中山医院的实践体会,保守治疗应该包含2个内涵

  • 其一,以β受体阻滞剂(而不是他汀类)和阿司匹林为基础药物治疗,建议长期用药;

  • 其二,监护3-5天,这是由于大约3.5%-10%的SCAD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病情进展[1],需要紧急血运重建治疗。

▽表1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和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处理原则对比

表1(2).png

【加强住院监护,慎防短期复发】

壁内血肿和自发夹层的血管阻塞程度具有动态性。具有正反两方面意义。

  • 正面意义来说,壁内血肿具有自动缓解的特性:冠脉壁内血肿闭塞血管后由于血肿张力过大向血管二端或分支“分流”,导致局部闭塞短时间内缓解,临床常表现为“非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急性期生存率很高,院内死亡率低于5%。

  • 负面意义来说,壁内血肿也具有再次加重的特性。壁内出血具有自发性,加上局部血肿向周围分流后的“负压吸引机制”,血肿有可能短期内或长期后再次发生。文献报道3.5%-10%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病情进展[1],因此即使保守治疗也需要监护3-5天。 

【坚持长期用药,减少长期再发】

目前对SCAD的病因和发生机制缺乏完整认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由于基础病的长期存在,SCAD存在远期再发的可能性。文献报道SCAD 2年SCAD长期复发率15%[2],5年复发率达27%[3, 4],因此对SCAD患者应长期用药,尽量纠正危险因素和触发因素,并长期随访心脏事件。若是妊娠相关性SCAD,应该避免再次妊娠。

所谓SCAD长期复发,其实大部分发生在不同的冠脉或同一冠脉的不同节段[5],因此,称为再发可能更为恰当

下面介绍一再发病例。

  • 31岁女性,胸痛2h入院,无疾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示急性前侧壁STEMI。急症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回旋支和右冠正常[6]

△图2 急症基线造影: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右冠正常[6]

  • 球囊预扩张后,串联置入3.0 mm×24 mm、2.75 mm×30 mm、2.75 mm×22 mm三枚支架,症状缓解,造影结果良好(图3a)。

  • 1周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等心衰症状,利尿、扩血管处理后复查造影,显示第一对角支夹层形成,血流变慢TIMI2级,前降支近端狭窄60%-70%,反复注射硝酸甘油未缓解(图3b);右冠和回旋支正常。结合病史,推测为血肿扩展所致。患者行外科搭桥手术(SVG-D1,LIMA-LAD)。

△图3 前降支支架置入后即可效果良好,1周后血肿扩展导致对角支夹层形成,前降支近段狭窄加重[6]

  • 1年后,患者再次胸痛发作,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造影显示前降支近端基本正常(提示近端血肿吸收),中远段原支架通畅,2根桥血管通畅(图4)。但右冠长程夹层形成,几乎累及全程。右冠近中段串联置入3.0 mm×16 mm和2.75 mm×32 mm药物支架(图5)。4天后顺利出院。

△图4  LIMA-LAD和SVG-D1桥血管通畅[6]

△图5 右冠长程夹层形成(a),置入支架后造影结果良好(b)[6]

【血肿可吸收,但不完全性】

血肿是可以吸收的,试想一下,桡动脉穿刺途径出血时,可引起前壁严重肿胀,但经过1-2个月几乎可恢复正常。但是,血肿吸收是不完全的。试想一下,外科或动物实验二次手术时,黏连总是比较严重,因此,出血部位总归要残留一些纤维化成分。因此,冠状动脉壁内血肿可以吸收,但事实上会残留轻微的管壁增厚和管腔的轻微狭窄,甚至残留永久性假腔通路。只是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临床意义不大,可以权当“完全”吸收。

图片6.png

△图6 壁内血肿吸收后管壁增厚[7]

31岁女性,胸痛,心电图提示下壁STEMI,造影发现右冠远段和前降支中段管状狭窄,TIMI-3级血流(A,C)。OCT证实为壁内血肿(B,D,箭头),未发现内膜破口。由于患者胸痛消失,决定保守治疗。3个月后复查造影和OCT检查(E-H)。血肿明显吸收,血管腔显著扩大,但仍可见轻度残余狭窄(E和G,箭头)。

 

【参考文献】

1. Saw J, Mancini G B, Humphries K H. Contemporary Review on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6, 68: 297-312.

2. Saw J, Aymong E, Sedlak T, et al.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association with predisposing arteriopathies and precipitating stressor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4, 7: 645-655.

3. Tweet M S, Eleid M F, Best P J, et al.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revascularization versus conservative therapy.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4, 7: 777-786.

4. Nakashima T, Noguchi T, Haruta S,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in young femal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from the Angina Pectoris-Myocardial Infarction Multicenter Investigators in Japan. Int J Cardiol, 2016, 207: 341-348.

5. Saw J.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Can J Cardiol, 2013, 29: 1027-1033.

6. Ermis N, Yasar E, Cansel M. Recurrent spontaneous dissection affecting different coronary arteries of a young female. Anatol J Cardiol, 2016, 16: 137-138.

7. Johnson T W, Smith D, Strange J W, et al.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intramural hematoma: an insight with OCT.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12, 5: 1070-10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