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要学基本功之三-----元代青花的发色鉴别

 白田闲人 2016-07-14

   

----------------------

 

 之前两篇文章我已经谈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由于各个年代矿物资源的不断枯竭,使得使用的青花钴料也在不断的更换,不同年代使用不一样的青花钴料,致使青花发色和色沉度也完全不一样,所以辨别青花年代是每一个收藏者的基本功,脑子里必须始终记住历朝历代的青花发色。如果连青花发色都搞不清楚的,就不能搞收藏,更不能作为“专家”去鉴定误导收藏者。

     青花鉴别是基本功和最基本的鉴定要素,其他胎骨、包浆、画工、工艺、痕迹等可以结合进行,但都是次要的因素。因为元青花使用的钴料苏麻离青明代中期就已难觅,清代为此造仿研究一直至尽没有成功。

      前两篇文章介绍了明代和清代的青花发色鉴定,因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夙求,本文主要介绍元青花的发色鉴别。

     元青花所用青料是人人熟知的苏麻离青(又苏泥勃青),作为绘画青料在瓷器的制作中因为钴料提炼、烧制环境、各部温度、原料调配等差异会使呈色有深有浅,但万变不离其宗。

    元青花使用的苏麻离青有很多特别的特征,也特别容易鉴别,所以很多收藏者极易掌握。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1、青花泛紫现象。当你拿起元青花瓷器迎光照射或者拿LED灯光照射时会出现青花泛紫现象。元青花纹饰在自然强光下整体皆呈紫色。这种整体纹饰迎光即成紫色现象国产青花料都是没有的。


   2、自然晕散现象。使用苏麻离青青花料纹饰的边沿淡淡出现了毛茸茸的晕散感,犹如蓝墨水宣纸作画轮廓晕散,使得整个纹饰绘画更活更自然,这种晕散现象是其他青花料所没有的,也是不可仿制的。


3、青花下沉现象。元青花上的苏青料由于其矿物元素成分的特殊性,使得青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沉,既吃胎又吃釉,立体感特别强,青花纹饰都有微微下沉感,尤其含铁高的地方显褐色结晶斑,有凹凸不平,青花入胎现象。


4、铁锈斑现象。由于苏麻离青钴料含低锰高铁,其含铁量较高,所以如果淘洗不充分就会产生铁锈斑(褐色结晶斑),铁分子历经数百年游离釉面经氧化形成的,给人的感觉好像从釉内长出来的。直观根是在釉里有流淌感。当然高档的元青花淘洗特别干净,铁含量少,很少有铁锈斑,发色幽蓝迷人,这是精品元青花才有的特征。所以铁锈斑并不是鉴定的必须,但再淘洗干净也总能目测找到微小的铁晶。


                                        铁锈斑


                             褐色结晶斑


                       基本无铁锈斑

 

5、自然叶脉。由于元代工匠手艺娴熟,都采用拖捺法画技,线条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这样在铁晶线斑的结合下,几百年的扩展衍生,叶脉也就自然形成,这也是无法仿制的基本特征

 

 

 

当然收藏者可以根据发色再结合胎、釉、工艺、画工,将更有把握,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元青花存世量很大,大概在5万件上下,画工好做工精致能达到收藏的不会超过10%,所以光能鉴别元青花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收藏达到艺术等级的才行,这是本人一贯思想,要牢记于心。下面上传一些元青花,提高元青花的年别能力:










 

关注我们能使你学到收藏知识,提高鉴赏水平,

免费鉴定请加微信:echagu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