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看中医“冬病夏治”大解答

 绅申 2016-07-14

三伏天看中医 “冬病夏治”大解答

2016-07-13 大众养生网

大众养生网

盛夏来临,对咳喘、关节炎等老病号来说,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到各大中医院贴“三伏贴”的病人络绎不绝。 可是冬病夏治绝不是贴个膏药那么简单!

“冬病夏治”最适合哪些疾病?

虽然冬病夏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冬病夏治不仅能够治疗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等疾病,对消化系统、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那么,冬病夏治都能治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冬病夏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病夏治”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如果能合理利用,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补养阳气、调养正气,从而有效减少一些疾病复发。

坚持冬病夏治了1年了,为啥效果不好呢?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由于治疗的疾病大多是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就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只有坚持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拔罐、贴敷、灸疗、内服中药都是常用的“夏治”方法,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采纳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不过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都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老中医提醒,治疗寒凉性疾病夏季要治疗,冬季也要治疗一般情况下冬病夏治的疗程需要3~5年。如果冬病夏治对象是儿童,无论是贴敷还是灸疗等治疗时间都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以免由于儿童皮肤娇嫩产生水泡、疤痕等问题。

另外,冬病夏治不仅仅是在夏季拔拔火罐、贴贴敷,无论是预防疾病还是治疗疾病,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基础。比如在夏季不能过分贪凉,老年人少吹空调、少吃冷饮冷食,尤其在冬病夏治期间如果还肆意贪凉,就会使治疗事倍功半。夏季要注意休息,中午可以适时地午睡一会,让全身都得到充分休息,并且保持清淡的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还有,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随意将正在服用的药物停掉,这样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增加突发疾病的危险。医生提醒,在病情缓解时是否可以减少药量或者停药一定要遵医嘱。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饮食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应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2、疾病发作期不宜“祛寒”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首先一定要有适应症才能够在夏季贴敷、拔罐,不然体内阳气过盛对身体也是种伤害。疾病发作期不宜“祛寒”;另外,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不宜穴位帖敷、针刺。

3、孕妇、婴幼儿也不适合冬病夏治

孕妇、婴幼儿也不适合冬病夏治。另外,慢性疾病的发作期也不适合进行“夏治”,比如正在感冒发烧、咳嗽、咳喘、皮肤病治疗期、支气管扩张等;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也不适合。

需提醒的是,由于个人体质差异,一些人在拔罐、艾灸、贴敷会产生水泡、色素沉着等问题,这类人在“夏治”时要慎重。

4、药物穴位帖敷要注意

用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5、正规医师指导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不信你就来,这6种尿液颜色决定健康程度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