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一家名为Monitor Group的咨询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其破产申请书,Monitor的资产与负债分别在1亿到5亿美元之间,有1千到5千个债权人。 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公司,在全球设有近30分公司。其在业界的排名位居前五,仅次于德勤咨询,并在消费者与市场战略、公司和业务部门战略与创新方面,享有一定的口碑。 尽管如此,企业的破产也实属正常。即便大如通用、柯达,也有申请保护的一天。但Monitor的倒闭还是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原因无他,Monitor的创始人叫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哈佛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享有世界声誉的战略大师,被尊称为“竞争战略之父”。
波特最著名的理论为“五力模型”。这一理论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新进者的威胁、替代性产品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产业内部的竞争对手。“五力模型”最早发表于1979年,彼时的波特正在攻读博士。他在研究了上百个行业之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性,总结出这一理论。
经过20余年的发展,Monitor的业务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幅减速。Monitor曾向一家PE筹集了5100万美元资金,但最终还是陷入无力支付房租的困境。 管理学大师创立的公司为什么会破产?这一问题直接对波特的理论构成了威胁:波特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还是波特只会纸上谈兵? 波特曾多次回应质疑,他在2008年又写了一篇关于五力模型理论的文章,结论是“这是物理法则,永远不变”,“五力理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福布斯》曾撰文分析说,波特战略理论的核心是,战略、企业和企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企业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使其避免受到竞争的破坏性力量的伤害。但在当今时代,企业的目的是要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企业要想持续获得超额利润,必须避免竞争,并找出结构性的障碍,来保护既有的超额利润。例如苹果、亚马逊等企业。
波特这样回应:“它失败的原因在于咨询行业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Monitor的反应有一点慢。”而Monitor的破产“印证了我的核心理论,对任何公司来说,要一直跟上和适应产业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Monitor的破产,舆论大致有几种看法:一是认为经济发展和客户企业的成熟,对咨询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Monitor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变化;二是认为其根源在于“名义合伙人制”,即Monitor大部分股权和决定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团队的稳定性差;三是认为Monitor败在单纯的战略咨询的商业模式上。 理论家未必能够成为好的企业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斯科尔斯参与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以高杠杆比率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在1998年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财经作家、《大败局》作者吴晓波最近也自曝“丑闻”,称自己搞砸了4个项目、犯了3个错误、亏了1亿多。
佚名:谁杀死了迈克尔波特的咨询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战略管理大师”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创办的战略咨询公司倒闭 童云,管理大师波特的Monitor为何会倒闭 中国企业家,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我没有过时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BA商业评论”(ID:mbapinglun),或添加M评君微信(ID:183103509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