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经典解读】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昵称1202394 2016-07-14
 
  
 
 

⑴气候、时间、地域、国家政策、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间接因素,但这种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⑵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虽然商品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反映商品价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包括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的价值总量。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①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比如织布,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手工织的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用电脑操作织的布更是极少数,那么,使用机器织布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②所谓“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③可见,任何一个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该部门内的“现有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不是对同一部门内所有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现有社会非正常生产条件”的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没有资格参与平均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个平均数,但这个平均数不是由哪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社会生产中自发形成的。

不同生产部门有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千万不能错误地认为:整个社会只有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同一个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因为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①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如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会赚钱和赢利;

②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如果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利,会亏本甚至破产;

③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如果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不亏不赚。

启示商品生产者:要赚钱和赢利就必须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而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唯一办法是:①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②进行科技创新;③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技能;④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办法。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各自的生产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生产同一商品的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某一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改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但如果整个部门内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则这个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就相应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降低。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 

  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后果

提高

增多

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不变

增多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决定商品生产者的盈亏;决定企业的命运。

降低

减少

个别劳动时间增多

不变

减少

企业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因为企业率先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他们生产的单位商品内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些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并不改变,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总量增加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必然增加,在交换中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商品生产者的盈亏,决定企业的命运。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的生产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后果

提高

增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降低

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决定某行业社会财富的多少决定某行业商品的贵贱。

降低

减少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多

提高

不变

    行业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如果某行业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化,平均到每件商品中,价值量变小,价格就便宜。可见,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贵族消费向大众消费、平民消费转化。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社会财富增多,能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本行业商品的贵贱和社会财富的多少。

  包含着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另一方面,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怎样体现等价交换原则的?

供求影响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形成卖方市场(卖方市场指商品供不应求,市场主动权掌握在卖方手里的市场形势。)由于买方急于买到商品,买者同买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形成买方市场(买方市场指商品供过于求,市场主动权掌握在买方手里的市场形势。)由于卖方急于出售商品,卖者同卖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

价格影响供求。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正是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使价格不能无限制地涨落,而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可见,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关系当中,而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等价交换只体现在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从一次次交换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则是偶然的。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总起来看,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中的分配(调节作用) ;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作用); 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作用)。 实现社会资源在同一部门各企业之间优化配置,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