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阁】最具传统文化氛围的大家庭 本文摘自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究竟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未来有太多期待,所以或多或少,因为这份期待,因为我们身上的这份为人父母的责任。 我们会对孩子诸多不满或者一味讨好,我们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觉得没有得到回应而受伤。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1、凹透镜里的“矮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怎么又去打人,我不是告诉过你打人不是好孩子吗?! 你看人家大宝,怎么那么聪明?!你真是太差劲了! 有很多父母遇事总是批评指责孩子,还有一些可能觉得用一些他们自己都不愿意听的话去刺激孩子,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 他们像一位教官,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给孩子最好的要求让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但,那是他认的“更好”或者“最好”。 可怜的孩子,需要没有任何自由的按照他们的“点”生活,他们固执的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孩子做的更好。但是,往往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我可以吗?” “我不行的……” “那么棒的东西,那么多人要,我这种人,还是别去试了,根本不可能属于我……” 父母的想象中自己的孩子应该是非常完美,非常优秀,但是那些所谓的完美只是想象,并不是真正的“我的孩子”。 当你努力要求孩子做你想象中的样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他的面前竖立了一面看不见的凹面镜,孩子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是内心中的那个比现实还要矮小的小人。 为什么不能客观的去给孩子意见和建议呢?也许这样,你看到的会是一个由内而外真正优秀的孩子。 2、凸透镜里的“巨人” 宝宝真棒! 宝贝你是最棒的,谁都比不上你! 宝贝你想要什么,妈妈一定满足你!只要你开心! 与那些严格要求的父母相反,还有一些父母,他们的关注点永远聚焦在孩子身上,生怕自己的宝贝儿,受一丁点委屈,可能是自己在过多期待的环境中长大,于是坚决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快乐”过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这份要求是否合理。 “我的孩子最厉害!他真的太聪明了” …… 他到底有多聪明?!还是只有你这个当妈的觉得他很聪明,也许他真的只是个普通人。 “我的孩子想要这个书包,虽然他已经有一个了,但是他喜欢,我就要满足他” 好吧…在我看来,孩子可能并没有多喜欢或者多需要那个书包,因为他并没有三头六臂需要那么多书包去背,应该只是你觉得需要满足他而满足他,其实,或许你只是在满足自己做一个好父母的心理需求。 有没有想过,你——孩子的父母,可以无底线的去满足你的孩子。但是真正进入到社会这个大染缸后,难道周围的竞争对手都会如父母般去呵护,满足你的孩子吗?凭什么呢? 这种父母,让孩子的心中永远住着一个凸面镜中膨胀后的自己,让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论什么东西都应该属于他。 当他受挫,也许那颗已经被父母保护了很久的玻璃心会瞬间炸裂……那种滋味……可能比你少给他买一个书包要难受的多…… 3、哈哈镜里的混乱 ”妈妈,我想要这个小汽车”“咦,宝贝~这本书不错哦“ “爸爸,陪我玩”“爸爸!爸爸!爸爸!……” 这种始终不愿意正面回应问题的的父母,大人的思维都有可能被他们带的混乱不堪,更别说没有判断能力正在形成自我认知的孩子了! 心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许如哈哈镜中一般模糊不定。 遇到问题时,躲开,反正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会觉得可能在父母心目中自己压根都不重要,父母与自己不亲近,那么自己也学不会如何与父母关系更加亲密。 孩子看到的是哈哈镜中的自己,混乱、不清晰、困惑,于是,习惯于逃避问题,大多时候注意力无法集中。 4、平面镜里的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明明可以真诚一致的对待孩子,为什么不呢? 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纳,欣赏和支持,坚持父母的规则和界限,把孩子真实的样子还原给他,让他看清平面镜中的自己。 你想不想做内心真实的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你的孩子也是一样,真诚的和孩子沟通,做孩子身边的顾问,他会幸福,你会更幸福。 平面镜的作用: 让孩子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不需要放大或者缩小,并且透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感觉自己自己这个人本身足够好,值得被珍爱,这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根基。 当这个根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内化之后,他就不需要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判断,而渐渐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信任自己,珍爱自己,自然会拥有健康幸福和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