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纵横轴 ,下手处,練功,手指(2),筋膜的触诊

 严医生j117ka14 2016-07-14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縱橫軸

為了傷科治療上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們將影響身體形狀、力線的因素,區分兩個單位,縱軸跟橫軸。

構成縱軸的三個要素是足弓,骨盤跟胸廓。這個軸線由雙腳足弓往上,經骨盤肋骨到上胸椎為止。其中腰椎的走向是被骨盤決定的(排除外傷變形的),胸椎的走向是被骨盤跟肋骨所共同決定的。

良好的縱軸線,是脛腓骨貼合(摸不到脛骨腓骨的稜線),跟腱中正,骨盤對稱,兩側薦髂關節貼合(良好的薦髂關節觸摸起來只有微微凸起),薦椎下緣收入臀肌內,腰薦關節陷入兩側脊肌內。腹斜肌要收入下肋跟髂骨的連線內。坐姿由背後推動,胸椎每個關節都要能夠滑動。胸頸椎交界要收入頭胸的連線不能外凸,抬頭時第七頸椎要能陷入。

橫軸是指由兩側手指手臂肩帶到1-5、6肋骨構成的一個帶狀結構。1-6肋(含胸椎)是縱橫軸交會之處。

良好的橫軸,在橈側尺側的掌腕關節面要順接(也就是舟狀骨跟橈骨,豆狀骨跟尺骨間的筋膜要平整),下臂屈肌沒有突起完全融入筋膜內,表面摸不到肌肉稜線。雙臂外展手心朝前時,肘窩(軸內的肘橫紋)也是朝前(尺橈股完全平行於手掌)的。三角肌胸大肌沒有稜線凸起,肩胛骨完全平貼在肋排上,肋骨平順沒有凸起,1-6肋由體側觸診,走向跟縱軸一致沒有轉折。

足弓歪斜,從腳延伸而上的力線就不正,骨盤無法均衡對稱。因此拆解足弓是恢復長軸的起始。

對位掌腕關節,尺橈骨平整,下臂屈肌融入筋膜是拆解橫軸的起點。

上面所述各處細節,既是診斷要點,也是歸位的依據,萬勿因為拉雜一堆而忽視。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下手處

有人問,到底要先從手還是腳下手,比較好做?

這當然跟醫者所可以用於治療的時間有關。如果可以完全無視時間,那自然是從腳下手,從足弓拆起,對順脛腓骨,由下而上理順筋膜,這樣的治療最流暢而徹底。

時間有限的話,就從病人希望解決的症狀著手。讓病人採坐姿檢查。當症狀在上肢肩頸部,就看看腰部腹內外斜肌,如果張力大,繃住下段肋骨跟髂骨,也就是腹內外斜肌沒有辦法收束在下肋跟髂骨之內,而繃鼓出兩處骨架之外,那就要考慮調腰腳骨盤。如果兩側薦髂關節不平,薦椎下緣無法陷入臀部底部,或薦椎上部跟4、5腰椎無法陷入背肌溝中,而且薦椎前後搖動(也就是臀部前後搖動)時,兩側腰肌呈螺旋形的動態,那腰腿不調整,上部症狀很難解決。也就是縱軸不解,橫軸很難還原。

如果症狀出現在腰腿,而腹內外斜肌一樣繃住,而且幫病人手臂側上抬時,會拉動整排肋骨(正常情況,手臂側上抬,只有肩胛骨滑動,肋排不動),這時由體側觸摸整排肋骨,由下而上,會發現從56肋以上,肋骨排列忽然轉折加,脫離了由骨盤下肋延伸上來的軸線走向。這時肩臂不調,腰腿問題不易解決。也就是橫軸不解,縱軸很難還原。

還有一點要注意,病人抬頭時,如果胸鎖乳突肌前緣的張力很大,斜角肌繃很緊,病人頭有抬不起感(大多數頭抬不起是因為頸椎卡住,而不是被頸前筋膜拉住),這時是腹部內張力太大,要用手法或藥物解決腹內問題,否則背部的筋膜被腹部限制住,很難調整。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練功

病人治療後,常因生活習慣不良,體力缺乏訓練,造成結構定不住又出現錯亂,問題復發。這種狀況,可以要病人做些簡單動作,以維持身體平衡。

練功中有個簡單動作,可以訓練脊柱旁的肌肉,使身體兩側受力均衡。首先要直立兩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兩腳掌內側平行。這兩腳是兩個支柱,所有動作會依著這個平行對稱的支柱,重組全身結構,所以不能隨便亂站。

直立站穩後,第一個動作是頭自然下垂,能垂多少算多少,下垂以後,脖子稍微用一點力固定著,防止脖子鬆開上抬。然後以頭為起點,往下延伸,彎曲脊柱由胸椎開始,一節節彎曲拉開,由上胸椎、而中胸椎、而下胸椎、到上腰椎,直到彎不下去為止,中間過程除了脖子稍微用力防止抬起,其他的都不能用力,彎不下去就停止,絕對不可以用力下壓,這樣會讓身體前後筋膜不當滑移。

彎到極限後,膝蓋微彎稍微下蹲,這樣可使身體鬆開。再來屁股往前挺一些,會陰移到兩腳之間,膝蓋再慢慢打直,然後身體稍微用力站直,由下腰椎開始,脊椎一節節往上卡回陷入脊肌裡,這中間頭都不可以鬆開抬起,直到中胸椎要往前陷入,頭被頂起,才慢慢鬆開,直到上胸椎陷入后,再抬頭。

整個過程是有點像蛇一樣蠕動,脊椎一節節由上而下打開,在由下而上一節節頂回。頭最先下,中間不動,最後再抬。雙手一直自然下垂,呼吸也完全不要控制。控制呼吸會限制肋骨,影響胸椎。

脊柱開闔的過程,脊肌基本上都不用力,這樣可以順著兩腳力線鬆解,重新還原與筋膜內。最好舌輕頂上顎,這樣下頷肌肉鬆開,任脈流通。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手指(二)

當年我泰山師父,要看看我是不是有長進時,就摸摸我到手指頭。當年自然是不懂師父在摸什麼。

隨著看診數量增加,對人體理解比較全面,也學會了用手掌手指做為初步診斷依據。手指頭硬而皮不可動的,一定不好醫。因為手指頭的筋膜狀態,也代表了全身的筋膜狀態。這又分成很多類。

手指瘦而細長,像蜘蛛腳一般的,都是先天腎氣不足。如果指上皮膚筋膜還溫潤有彈性,表示後天照顧不錯,生活有節,脾胃功能還好。這種人即使有病象有熱也不能過瀉。如果手指細再加上筋膜乾硬,皮膚貼緊骨頭,不能挪動,那傷科到治療一開始通常無效。必須慢慢用手法挪動末梢筋膜,用針灸調氣,加上藥物疏通補養,療程通常很長。

另一類,手指並不細長,中等粗細甚至粗大,但皮膚繃緊,筋膜間鼓脹,有點像香腸一般,皮膚挪動困難,這類是因鬱積而來的病,除手法外,最好針藥並用才比較快,否則末梢筋膜無法重組,調好的骨架,才出門就會垮了!鼓脹形這還分兩種,看看指關節間的橫紋是乾淨的白、還是暗沈的紅黑,色紅黑的,有的連指甲後的甲床上都是暗沈的。色白的只是鬱,色暗沈的有濁氣或血瘀,要兼活血。

手指筋膜僵緊,多少都和情緒有關。那種全身筋膜繃緊的人,是隨時都處在緊張、準備戰鬥的狀態,這種人很的好治,要提醒他情緒的影響,教他面肌放鬆,牙關打開,肩頸放下。心鬆一分,筋膜就鬆一分,同時手指的筋膜也跟診通透一分。所以當年師父摸手指,是看看微細筋膜通透多少,氣過多少,血養足多少,這也就代表我心神修煉進步了多少。

心神鬆通,手下才有清明。手指筋膜鬆軟飽滿,貼著病人的筋膜才能細膩的帶動不同層次。所以手下的覺受增進,主要還是心修煉的結果,不是泡牛奶就能達成的

林兩傳傷科小心得   筋膜的觸診

筋膜是一個立體的網,層層相連,雖有緩衝空間,基本上還是牽一髮動全身。

緩衝空間,是筋膜系統診斷治療的主要依據。正常的筋膜系統,在體表的每一個點,順中軸左右挪移,應該都有相同的可挪移度。如果有一個方向是挪不動的,表示其下的筋膜被拉住了,是有問題的。

所以以筋膜系統做為觸診依據時,不是按壓察覺硬軟,而是帶動皮層以牽動下層筋膜,去探知結構的張力變化,尋找張力來源。

手指手掌觸診時,是用一個面去挪動觸診,比如是整個掌面或是一個指腹,如此才能看清一個面,而不能用一個指尖去按壓挪移,一個點是沒有辦法看清一個面的變化,必須一個面相貼,輕輕旋挪,才知道整個面的張力走向,一個點的牽引是看不清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