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查阅TMT行业数据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对社交网络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的装逼盛会——赛爆群众倾尽各种姿势对这种古老的文化人标签表达仰慕,晒况空前。就如老作者所说,世上几乎所有节日,都是一群不信的人比信的人更为强调,世界读书日也不例外,很少读书的人往往喜欢在这个时候来谈读书。 有人调侃道:“那些在网上喊读书的人,你们不是一直呆在网上吗?”这可能不只是一句笑话。 电脑和手机上的文本信息铺天盖地,几乎完全可以肯定,如今我们的阅读量远高于20年前。近年来电子阅读器出现后,kindle简直掀起了一场文化革命,很多出版公司在积极地进行着多媒体实验,美国出版大腕西蒙舒斯特公司已经开始推出在虚拟书页中插入视频内容的电子小说……新闻机构聘请专家来解读它的存在、吹捧其“能够帮助人们找回长时间专心致志的状态”,这是在很多读书人中间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 然而很遗憾,它只能一厢情愿。 你的读 网络阅读图书出版巨头哈珀·柯林斯集团(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的一位副总裁曾说过:电子书不应当仅仅是以电子方式发行的印刷图书,“我们需要利用网络传媒创造出动态内容,以提升阅读体验——给它插入各种链接、幕后叙述、视频和对话”。听起来好诱人吧?没错,而一旦如此,电子书则不再是书,就如同网络报纸不是报纸。 变成电子设备的图书被接入了各种令人分心的内容,做为印刷书籍重要属性之一的线性特征被打破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传统书籍所鼓励的那种平静安宁的专注阅读方式。 还远不止这些。图书迁移到数字王国,并不有油墨换像素那么简单,它直接带来的是人们的读、写、记忆和思考的全面变革。 在网页上拖拉滚动条或点击链接所形成的感官刺激和翻阅书页的情形截然不同。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结果不仅涉及我们的视觉,而且还涉及触觉。(下篇中还将对此做详细解释) 所有阅读都是多感官综合的过程,文本内容的认知处理过程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关联,从纸面转入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更影响着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思考之中的深入程度。 超链接直接改变了传媒经验。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链接就是文本中注解、引用和提示的变种,但两者在阅读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链接鼓励人们在一系列文本之间跳跃,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个文本,导航的价值和其导致精神分散的弊端纠缠在一起,难以拆解。 搜索引擎经常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只言片语的文本上,那是跟我们想要搜索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几句话或者几个词,从基础上就有一种已知的直觉在里面,于是也就很难激发搜索者深入了解整篇文档的动机。而这种碎片化已成为网络信息获取的属性级模式。 你的写 写作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将带来写作方式的改变,作家和出版商加速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需求。由于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网上搜索来寻找要读的书,书的作者必将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斟酌措辞,以适应搜索引擎,而这样做的结果也正是博客写手和“网红”们的写作方式,其中就包括被严谨的写作者形容为“这都什么玩意”的东西,但它们才具有位居搜索排名前列的可能性。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社交网络融入电子阅读器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一旦如此,读书就会变成了一种类似团体活动的行为。有位科普作家曾经发表了一篇引发颇多争议的文章,他说,电子化的图书可以分拆成单独的页面,或者进一步缩减为一页当中的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可以重新整合、编排,变成一本“新书”,继而又可以“出版发行”,在公众之间交换……这听起来很像把目前社交网络上出现的那些小于140字的读书摘记帖汇总在一起的结果,但它很明显是出自个体读者的判断,必将是片面的(有点像断章取义),非作者本意的可能性极大,或者可以说,原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存在了。 人们的阅读更多是为寻求归属感,而不再是为获得启迪和引发思考。当然,这种产品不一定会出现,但读者阅读目的的改变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网络将所有传媒都转变为社会化传媒的趋势是无可避免的,也正因此,它不仅对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也会对语言本身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们对阅读活动社会性的关注超越对文学性的兴趣,作家们必定会舍弃文学创作的艺术鉴赏要求,转而钟情于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随着程度加深,最终的作品将变得像一堆聊天记录的整合版。这绝不是反讽。 印刷图书是一件已完工的艺术品,油墨一旦落到纸上,书中的词句也就永远无法抹掉了,对那些负责任的作家和编辑来说,尽善尽美是唯一的追求。而电子文本则正相反,它是暂时性的,在数字市场,出版发行成为了一个可持续进行的工作,于是对写手来说,宣告完工的感觉没有了、力求完美的压力消失了,也必然将会改变作者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 你可能会说,这只是作家设想情境和写作态度发生的一些小小变化,能对作品本身有太大影响吗?如果你现在超过35岁,肯定能清楚记得用笔写信的感受,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私人信函跟今天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截然不同,它使用的是书面语。而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于非正式的直白表达、表情符弥补可视感的缺位,但也因此造成了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的日益萎缩。 “读书人阶层” 读书阶层电子书具有的连通性及其便捷特点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乐趣,它也的确将文本从书页中解放出来了。但这种解放是有代价的——作者和读者之间最私密的智力联系被进一步弱化了(如果它还没有宣告终结的话)。深度阅读正在加速式微,很可能即将变成越来越小众的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的专属活动。 敏锐的观察者总是领先一步的,关于“读书人阶层”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有出现,而对于“这个阶层”的社会地位问题却一直没有定论——它是否能拥有伴随着日渐稀缺的文化资本而生的威望、还是变成一群“有着古怪嗜好的”神经病? 在论证性书籍变成古董、可有可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的人们正在舒舒服服地滑入精神分散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本意。 交互性、超链接、可检索、多媒体……互联网的好处不胜枚举,也是其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它大大节省了时间,是按需供应给你的免费盛宴。互联网并没有违背我们的意愿,而是在顺应我们意愿的情况下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读和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自由港 199IT 大数据导航 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大数据工具为辅,汇集超1000 款全球优质数据工具平台,行研首选。近日新增移动应用ASO工具。 http://hao.199IT.com/ 欢迎分享收藏 (长按图片,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可访问) 历史数据新闻 请在关注199IT微信后『微信号:i199IT』,回复相应日期进行查询,如2014年10月8日,输入“20141008”。 感谢阅读 文末 “ 阅读原文 ”获取 “ 最新数据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