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身怀绝技、德高望重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享誉海内外、当代陶瓷艺术领域屈指可数的实力派艺术大家和领军人物。 他严谨认真,勤奋执着,师古造化,法古创新,在继承发扬传统陶瓷技艺的同时,勇于把新的艺术理念、新的审美意识、新的创作观念融会其中,源源不断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磁州窑艺术精品。 他就是刘立忠! 大师简介 刘立忠 1944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68年毕业于邯郸陶瓷工业学校,现任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馆长。从事磁州窑传统技艺研究与创作40余年,回复磁州窑失传技艺20余种。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荣获国家“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 刘立忠出生于彭城的陶瓷之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几个叔叔皆从事陶瓷业,接触最多的就是那些瓶瓶罐罐,听到最多的也是彭城制瓷的民间故事,从小就梦想能以制作瓷器为业。从邯郸市陶瓷工业学校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被分配进了邯郸市一家陶瓷厂工作。1970年,当邯郸市陶瓷研究所公开招考一批设计人员时,刘立忠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并被录取。“我生长在彭城的陶瓷之家,学的是陶瓷美术。我愿意去做磁州窑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把磁州窑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说。 刘立忠正式从事陶瓷美术工作时,正值中国民间陶瓷艺术及传统工艺被工业化陶瓷生产技术所替代的年代,于是,他便立志从事磁州窑民间陶瓷艺术及传统工艺的抢救工作。他师从魏宏斌先生,选择了磁州窑传统艺术与技艺的恢复与发展事业,开始了他的陶瓷艺术生涯,与磁州窑民间陶瓷艺术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早在陶瓷工业学校学习期间,他就开始收集、整理磁州窑传统技艺的相关实物资料。几年时间,他搜集了上万片的历代磁州窑实物资料,并根据所掌握的这些资料,临摹了大量的器物图案,亲手绘制编写了2000余幅历代磁州窑瓷片纹饰的图录。 他在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过程中,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实物资料,还新发现了许多古代磁州窑的文化遗存,如“二里沟遗址”、“荣花寨遗址”、“西大地遗址”、“大路沟遗址”等磁州窑文化遗存。 刘立忠是当之无愧的磁州窑陶瓷艺术家,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陶瓷制作工艺技术,而且对陶瓷美术、地域文化的研究颇深。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及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掌握了磁州窑陶瓷传统制作的“七十二道工序”,并以画功见长,研究恢复改进失传技艺、技术二十余种,如“色泥剔划装饰方法”、“珍珠地装饰方法”、“红绿彩绘装饰方法”。 他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大量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陶艺作品,他的艺术作品先后到海内外展出与交流,深受广大陶艺爱好者的青睐。国家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河北民俗博物馆等国内众多博物馆先后收藏他的作品。 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先后视察和参观刘立忠的工作室,对他在传承磁州窑传统技艺中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多年来,刘立忠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十分注重对磁州窑传统技艺的学术研究。他每年接待国内外陶瓷界、考古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数百人,每年向数以万计的民众直接演示介绍磁州窑艺术,对弘扬磁州窑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刘立忠笑称自己“只是个干活的人”,他要一直耕耘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 最后附上央视的纪录片,一睹陶瓷大师的风采 在首届中国磁州窑文化艺术节即将召开之际,《微观峰峰》阿方独家采访了刘立忠老师,一起听听他对盛会举办的感想和期望吧! ■编辑:老曹、晓晨 阿方 ■供稿:刘鹏举 ■编审:冯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