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即将发行首只绿色金融债券,首席财务官接受本报专访——人民币有潜力成为“锚货币”2016年07月14日 解放日报见习记者 张煜
7月1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投资者说明会上宣布,将于7月16日在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第一只绿色金融债券。这是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指导方针》之后,多边开发银行首次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 记者从说明会上获悉,新开发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期限5年,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为中国银行,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联席主承销商。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在说明会上表示,绿色金融债券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不仅能帮助新开发银行更好地实现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也体现了新开发银行对成员国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 会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有高质量的投资者 记者:除了首期发行的30亿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券,未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还有哪些发债计划? 莱斯利:我们正努力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发行规模为100亿人民币的债券,也就是说,除了先期的30亿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我们还将发行另外70亿的债券。另外70亿规模的债券正在申请中国央行的批准过程当中,如果获准发行,很大程度上也将是绿色金融债券。 此外,我们已启动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工作,未来一旦获准国际信用评级,我们打算发行美元计价的债券。 记者:此次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也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以来首次融资,为什么会选择中国? 莱斯利:首先,相比于其他国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中国比较被熟知,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也会比较有吸引力,我们发行债券需要大量的投资者,而中国市场可以帮我们找到这些高质量的投资者。 第二,我们的总部在中国上海。 第三,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的债券市场,整个资金量大约有1万7千亿人民币,因此我们发行的债券金额只是中国债券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发行的资金也是适度的。 关注成员国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怎么定义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每个成员国发展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你们未来会不会发行以其他成员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莱斯利: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金砖五国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机构。我们的宗旨是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全新的多边开发机构,会专门关注新兴市场的需求,特别关注成员国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会努力推动相应的实践和操作。 至于会不会发行其他成员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这要看其他成员国监管机构的审批进度以及国际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 我可以透露一下,目前在其他成员国的监管审批流程已部分启动,例如印度、俄罗斯。 人民币交易增长速度较快 记者: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第一只绿色金融债券是以人民币计价,这是不是释放了一种信号,就是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有可能扮演“锚货币”的角色? 莱斯利:众所周知,在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把人民币纳入一篮子货币当中,也就是把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币已经走上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 至于人民币能不能成为“锚货币”,我认为有可能,当然,整个时间和过程将会比较漫长。因为毕竟在过去70年的时间里美元处于主导地位,那些大型的多边开发银行也基本是以美元来筹资,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此外,大部分的外汇交易也都是以美元来进行。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非常庞大,并且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当中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再加上中国跟世界各国之间庞大的贸易规模,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当中至关重要的货币。所以,人民币是有潜力成为“锚货币”的。 但是,如果人民币想完全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过程将会非常非常漫长,其中关键一点是要看看人民币交易在未来的增长速度。现在看起来,人民币交易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