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江苏版)
第四章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第一节 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
姜玉波
大连市104中学通用技术组
20006年11月18日
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书前三章比较侧重说理,而后5章则比较侧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分阶段讨论“设计一般过程”的第一节课,引导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起着承前起后的关键作用,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能够对问题的敏感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本课在整个模块教学中的特殊性,应体现出本章的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经历了前三章的理性学习之后,学生对技术和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说理和事例,引导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技术的世界,激发了他们投身技术创新行列的热情,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本章开始,学生要更多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实现技术创新。在本节课中,应侧重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能科学的进行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出问题的种类和来源。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4.明确发现技术问题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以“案例分析”、“思考”和“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实例出发,由身边的科学问题,导出技术问题,进一步深入到对古今中外的技术问题探讨;引导学生积极的分析和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完成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深入实践,形成对技术设计过程的“发现问题”阶段的实践性感悟和理论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敏感性、积极性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问题的来源、发现的途径和方法,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以教材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图片和教具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增大课容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准备:以教材资源为主,教师提供图片为辅,适当选用部分学生优秀案例。
六、教学过程:
实施: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复习导入
|
教师提问: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学生回答:1、发现与明确问题
2、制定设计方案
3、制作模型或原形
4、测试、评估和优化
5、产品的 使用和维护
板书:发现与明确问题
|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回答
问题。
|
新课讲授
|
问题1、什么是问题?
教师可以就板书提出的“问题1”向学生们解释“问题”的含义。
问题2、你有哪些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立足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可以随意发挥,并书写在黑板上。
就实际例子教师讲解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
教学小结: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不一定能列举出三种类型的问题,需要老师给予补充。
问题3、技术问题的来源
由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找出问题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教师提问:技术问题如何产生?
学生回答:(1)社会发展中出现的 (2)别人给出的(研究课题)
(3)有目的研究中产生的
阅读案例分析:电话的发明
教师提问:你在案例中有发现了哪些主要的问题?
学生回答:(1)古人消息传递的问题
(2)声音问题(科学问题)
(3)耳聋与声音关系的问题(科学问题)
(4)利用电发送声波的问题等
思考讨论:指导学生回答教材的思考问题。教师归纳总结研究中提出的问题的特点和它在技术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小结:在这小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尽量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打开学生们的学习思路。
问题4、发现问题的途径方法
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的提出的很多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
学生回答:(1)观察日常生活
(2)收集分析信息
(3)研究和实验
案例分析: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引导学生例举熟悉的很多经典的问题,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江堰工程、居里夫人和“镭”的母亲等。
教学小结:很多学生不认真的观察和研究,没能发现客观存在的很多问题,因此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如学生的课桌问题。
马上行动:引导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
教师提问:收集分析问题的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你怎样达到你的收集目的?
以课桌和学生身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设计,以自己为调查对象,完成调查。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收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教材中相关部分的“马上行动”任务。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从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中发现问题的例子?
学生回答: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讨论回答:技术研究和技术实验对发现问题的重要作用。
课堂联系:学生分活动小组,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合作完成课后练习。
问题5、归纳总结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
学生听老师讲解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身边的实例。
教师总结:问题按回答的内容可分为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
参考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完成剩下问题的分类。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思考,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互相讨论。
围绕老师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根据老师的讲解,学生完成电话发明的有关思考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讨论,进行案例分析。
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经典事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群策群力完成相关练习。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发扬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提出独特的见解。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故事,学生不会陌生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教材,完成讨论。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完成思考练习。
师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讨论,
|
课堂小结
|
归纳本课知识体系:
1、问题的来源
2、发现问题的途径方法 3、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
与老师一起归纳
|
练习
|
布置练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某一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的方法和途径。
拓展:发现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还有哪些?
说说看。
|
学生作练习
|
板书
|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发现问题
1、技术问题的来源
2、发现问题的途径方法
3、归纳总结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
|
|